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棕阴纳凉图》 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棕阴纳凉图》《棕阴纳凉图》是吴昌硕后人旧藏,是首度在市场中亮相的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题材作品。画这幅画时,任伯年48岁,吴昌硕44岁,两人都正当盛年。任伯年这位明星级的艺术家,欣喜地为吴昌硕作了《芜青亭长像》以此纪念。谈话间,上海艺苑初现勃兴的势头,令吴昌硕十分向往。在任伯年历年为吴昌硕所作画像中,我们看到他容貌的变化,也见证了任伯年人物画技法的演变。
民间年画木雕版(上) 民间年画木雕版(上)儿时,每逢过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扫房刷墙,贴上新年画,红红绿绿格外耀眼,加上鞭炮声,轰走一切旧岁月尘埃,整个都变新了,在我心中好像世界变新了。关中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年画木雕板,现选八件代表性木雕板介绍如下:秦琼与敬德画像雕版,两张秦琼画像雕版(图1),长38厘米,宽28厘米。上述的年画木雕版是风翔所产。年画木雕版以线条表现艺术,如同白描画加彩,主要平涂,属传统绘画形式。
民间年画木雕版(下) 民间年画木雕版(下)中国民间绘画源远流长,画工生活在民间,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由明代至清代,木雕版画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面广,木版年画在清代咸同时期,出现空前发达。版画主要在民间流行发展,出现许许多多优秀木刻版画。木版年画在宋代称“纸画”,至明代逐渐普遍,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记,明代雕版发达促使年画发展。
年画的百年变迁 年画的百年变迁中国人过年曾有很多习俗,其中很多都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了一种记忆,甚至是一种传说。年画在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称谓,如过去北京人常称年画叫“卫画”。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大,年画等年节点缀之物广受市民欢迎。这类年画在使用上都是一年一换。这一特点可作鉴定康熙年间刻印的年画依据之一。民间年画艺术的发展速度相应有所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