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华后,戊戌变法立即失败?慈禧太后的手段

在前面,飞扬提到懋勤殿事件已经使得光绪和慈禧之间的关系岌岌可危,而伊藤博文的到来,更是点燃了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加快了戊戌政变的到来。伊藤博文在八月初五觐见光绪皇帝,八月初六慈禧便发动了戊戌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清朝戊戌变法时的日本首相伊滕博文为何慈禧反应如此之大?坊间纷纷流传伊藤博文来中国是为了在维新派的帮助下独掌大权,推动变法,一时间传言喧嚣尘上。

梁启超与孙中山:两位近代伟人的江湖恩怨

孙中山祖籍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的老家在新会县茶坑村,离康有为的老家...县银塘乡也不远。地图显示,翠亨村与茶坑村的直线距离只有47.4公里,交通却十分不便。这段曲折的路程显示了两位革命先驱不平坦的交往之路。他们俩人的关系离不开康有为。1894年初,孙中山托人捎信给康有为,希望与他结交。康有为并没有见到来信,他与梁启超去北京参加甲午会试去了。

马勇: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袁世凯密告吗?

按照过去流行看法,1898年「”戊戌变法”之所以演变成「”戊戌政变”,光绪帝之所以泣血瀛台、幽禁十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之所以流亡海外十几年;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锐、刘光第和杨深秀六君子之所以壮志未酬,血洒菜市口,皆源于袁世凯叛变。在指控者看来,他们的计划只有袁世凯知道。袁世凯是维新罪人,是光绪帝仇敌,所以过了十年有摄政王载沣替乃兄报仇,将袁世凯开缺。这一系列因果报应环环相扣,不由得不信。只是遗

从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解析慈禧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纠葛

甲午战败让大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血气方刚的光绪帝痛定思痛立志革新,一场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然而,这次改革仅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是什么原因让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这对母子走向决裂?光绪帝朝服像1898年,即《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年,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场改革被称为戊戌变法。

光绪下令创建京师大学堂,可创建者们的妄斗,断送了晚清最高学府

1898年6月26日,光绪对军机大臣、...各国事务的大臣大发雷霆,命令他们立刻就京师大学堂的创建拿出一个具体章程,否则定严惩不贷。此时,距离光绪批准建立京师大学堂已过去四个月,军机处与...衙门居然没有一点儿动静,而按光绪的设计,京师大学堂是变法改革榜样,应走在各省改革的前面。光绪盛怒后,建校工作确实积极运转了起来。

如果康党除掉慈禧和荣禄,袁世凯光绪掌权,中国会不会干掉列强?

19世纪末,死气沉沉的大清朝暗流涌动,光绪颁布《定国是诏》,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慈禧太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牢牢把持权力,都说满清误国,慈禧又做了什么让人如此愤恨?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还得看看慈禧的出身,慈禧家世显赫,位居满洲贵族之列,封建社会女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以至于后来慈禧下旨大多语意不同,还得专人润色才行,虽说文化素养不高,慈禧却十分擅长宫廷斗争。

把 ... 卖给英国、新疆卖给俄罗斯, 这是中国最危险的领土买卖计划

进入到十九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大清帝国不仅在东南沿海面临着严重的「”海防”问题,而且在西北、西南内陆,面临着严重的「”塞防”问题,这就是同治、光绪年间的边疆危机。加强「”海防”,就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新式海军,而加强「”塞防”,就要建设一支新式陆军,但当时的清...财政困难,经费不足,于是清廷官员就围绕加强「”海防”还是加强「”塞防”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李鸿章等人认为,强敌来自于东南沿海,在呈给

戊戌变法时,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我想出任第一任孔教教皇

康有为是一个风云人物,人称「”康..."。他是近代著名政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康有为和其学生梁启超以发动「”戊戌变法”而著称。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基于特殊的目的,对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与塑造。康有为将孔子圣化为孔教教主,试图为托古改制提供合理依据,减少变法阻力。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曾向光绪皇帝上书建议:我(康有为)想出任第一任孔教教皇。康有为是孔教运动的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