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海

不令犯人苗稼

不令犯人苗稼师(懒安)即造百丈(怀海),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阅读禅宗语录,总令人感到无比的亲切,虽然对答的内容乍看之下似觉平常,细细思考,益觉有味。>懒安禅师尚未悟得佛理之前,不知佛性自具,因而问怀海禅师如何去识得佛性。

禅宗故事:认己

中国禅宗史上有名的立法家,首创丛林法制《百丈清规》的怀海法师,同时也是禅宗出名的实践家,法席的庄严胜过朝廷的仪式,王公儒道、百姓庶民都皈依到他的门下。童年时,他跟随母亲到寺院礼佛,看见一波波男女老幼在佛座前顶礼、上香,恭敬虔诚。

42 大机大用

42大机大用有一次,百丈怀海禅师参访马祖道一禅师时,站在他的身旁,马祖道一禅师转眼注视着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禅门的大机大用,主要就是直指本心,见性成佛。

彻悟人生 第三十个故事

有个出家人去问马祖道一禅师:“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向我直接开示祖师西来意!”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来,三个人都不肯回答。现实生活中,有人能悟,有人不能悟。名闻利养,人人所求。不求个人的私名私利。“人生百岁,草生一秋”。洞山良价禅师还有一则动人的故事:洞山良价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船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很多人误解为,开悟一定是石破天惊,混沌初开,一件很不得了的大事。

《彻悟人生》第三十个故事

彻悟人生觉真法师有个出家人去问马祖道一禅师:“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向我直接开示祖师西来意!”智藏摸了一下头,说:“今日头痛,你去问怀海师兄吧。”这位出家人无奈,只好再回到马祖那里,把经过禀报了。

百丈山怀海禅师悟道因缘

百丈山怀海禅师悟道因缘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福州长乐人,俗姓王。怀海禅师疼得失声大叫。怀海禅师言下恍然大悟。怀海禅师遂作礼而退。怀海禅师也擎起绳床边的拂子。怀海禅师听了,也将拂子放回原地。因为此山高峻,人称百丈山,所以怀海禅师也就被称为百丈和尚,或者百丈怀海。

适来哭,如今笑

怀海禅师初参于马祖大师,并为其侍者,施主每次送斋饭来,怀海禅师才揭开盘盖,马大师就拈起一片胡饼,以示众人说:“这是什么?”马祖大师回头便揪住怀海禅师的鼻子,怀海发出了痛苦叫声。怀海禅师于言下大悟,回到寺院后,在自己的房间里哀哀大哭。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但百丈却评价灵佑的开悟是如虫钻木头偶尔形成了文字,这是鼓励灵佑禅师虽然开悟了,犹如得到了一丝星火,但还没有把这“火种”培养起来,必须再下一番功夫,才能不是偶然的“如虫御木”,而是必然地达到“星火燎原”的涅盘解脱之境。正是由于灵佑禅师兢兢业业,在解行上精进和策励,由怀海禅师拨出的这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灵佑上承六祖法脉,创立了禅宗五家七宗中最早一家的沩仰宗,成为了一代令人尊崇的宗主。

禅宗祖师教化弟子的方式

禅宗作为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佛教派别,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其他宗派的教化弟子的...。从达摩禅师来到东土开始,以至到六祖慧能,这几代禅师在教化弟子时,通常是采用带领众人发心、忏悔,传授佛法等普通的传法方式。在禅宗史上,有许多禅宗祖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来截断禅子的妄见情思,从而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思路绝中开悟。

百丈怀海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怀海参见马祖大师后,成了马大师侍者。就这样,怀海在马祖身边呆了三年。"怀海一听,立即省悟,却回到侍者宿舍里哀哀大哭。"怀海说"你去问和尚去吧。一次,怀海禅师上堂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百丈怀海感慨道:"真是一个好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