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事会:盂兰盆节 目犍连尊者 孝亲报恩 救拔母亲 目连救母编者按:盂兰盆节的仪式,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佛的一位弟子,即“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在这一天设孟兰盆供,供养十万众僧,回向给其已往生的母亲。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即男女老少皆知的“目连救母”。目犍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目犍连依佛陀所授,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陀故事会:五百个“小乞丐”显现神通从天而降 使臣嗫嚅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对佛祖说:“明天是黄道吉日,太子祇陀忌讳低贱的人冲了他的喜气,因此,希望佛祖不要带那五百个以前做过乞丐的小比丘来赶斋。”第二天上午,释迦牟尼佛带着众弟子来到东宫,但是并没有带五百位小比丘。佛祖微微一笑,回答说:“这就是那五百个小乞丐,现在是我门下的弟子,个个都有神通。”
故事会笑话 故事会笑话参考一:1元等于1分1元=100分=10分×10分=1角×1角=0。01元=1分咋一看好像什么都没错,但为什么1元会等于1分呢?其实是单位问题,就应是1元=100分=10分×10,而不是1元=100分=10分×10分理论上:10分×10分=(10分)2≠1元,同样:1角×1角=(1角)2≠1元;因此:1元=100分≠10分×10分≠1角×1角≠0。01元=1分你是不是看到这个题了?仔细看100分≠10分x10分就应是100分=10分*1010分x10分≠0。
佛陀故事会:有我与无我 佛陀三次以沉默回应 婆蹉族出家外道继续追问。佛陀还是以沉默回应。这样再问、三问,佛陀都是以沉默回应。那位婆蹉族出家外道心想,他已经连续问了三次佛陀都不回答,继续留下来也没意思,便起身离开了。这时,站在佛陀后面担任侍者的尊者阿难,感到很不解地问佛陀:“世尊!为什么您都不回答他呢?这样岂不是让他误以为您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而成为邪见吗?”
佛陀故事会:佛陀十大弟子 密行第一罗侯罗尊者 密行第一罗侯罗因是净饭王的王孙、佛陀的爱子,在僧团中地位很高,经常受到称赞。罗侯罗听了佛陀的说法,即从座起,顶礼佛陀说:“佛陀,我的烦恼已尽,我已证得圣果。”佛陀听后赞叹说:“在我的弟子中,罗侯罗比丘是密行第一,因为他俱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总是默默修持,从不表现自己。”佛知道此事,令罗侯罗告诉那位长者,问他供养精舍的目的何在?
佛陀故事会:布施一杓饭汁 果报不可思议 梵志不加思索地回答:“差不多像芥子般大。”梵志因此非常深信布施得福,因果不可思议的道理。梵志因此非常钦服,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并深重自责自己的愚痴,因此皈依佛门,跟随佛陀出家。听闻佛陀开示的四谛道理,梵志因此漏尽烦恼,且对佛法深信不疑。
佛陀故事会:长眉罗汉施神通化缘包子度吝啬妇 在十八罗汉当中,有一位罗汉眉毛很长,被称为“长眉罗汉”。长眉罗汉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根据经典的记载,他现在仍在世间,应该有二千六百多岁了。一天,长眉罗汉出外托钵乞食。街上有个妇人卖着包子,长眉罗汉站在一旁,向她化缘。长眉罗汉像座高山,屹立不摇。长眉罗汉透析她的心意,施展神通法力,让妇人包的小包子,黏到左右两边的大包子,不论妇人怎么使力,甚至用刀,也无法将大小包子分离。
佛陀故事会:妙善孝心感动天地 功德圆满化作观世音 香山寺被誉为“千手观音的故乡”。证实这一说法的,不仅有平顶山境内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及相关文献记载,更有一个重要的碑文实物证据。楚庄王大为震怒,用尽办法也未能让女儿回心转意,便派使臣将女儿抓获斩首。妙善听命受斩之际,龙山山神运用神力将其救走。妙善之孝心感动天地,功德圆满,得道之际,化作观世音菩萨之相。各地寺庙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中,千手千眼的观世音最为常见。
佛陀故事会:不肯脱帽听法的国王 闻偈忏悔证果位 国王粗声地告诉比丘:“赶快为我说法!”比丘回答;“佛陀教敕,开示时若有人不肯脱鞋,不可为其说法。”国王听了之后,感到非常惭愧,于是五体投地礼拜忏悔,请求比丘灭除自己的身口意过失。于是,比丘为国王开示佛法大要,国王因此心垢灭除,通达法理,证得初果,从此对佛法信受不已。
佛陀故事会:人生最大的拖累是金钱 人生最大的拖累是金钱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子,长得英俊端庄,父母非常疼爱.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异常,和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虽然他生长于富有安逸的环境中,但仍能了解人生的痛苦和罪恶。商人惊恐地走向前去问道:“大师!您见到山贼了吗?”从此,他们体会到这个世间苦空的意义,把无常的钱财带在身边,那实际上是一种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