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三国两晋南北朝灿烂的陶瓷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灿烂的陶瓷器一序言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公元二二0—五八一年的几个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器,品种多,...精细,装饰讲究,是研究当时历史、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的珍贵资料,二首次繁荣的江南瓷业三国时吴国的孙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兴修水利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有利于生产的措施,并采用“省徭役、灭征赋,除民所患苦”的政策,使长江中下游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彩绘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彩绘彩陶和彩绘陶是我国最早以彩绘纹样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中国各区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以黄河流域的彩陶最发达。宁镇地区句容县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绘着红、黑花纹的彩陶,并以十字形花朵纹和曲折线菱格纹为特色。在这些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出土的彩陶有着共同的艺术风格。在卡若遗址中发现了两件彩陶,以彩绘纹与划线纹相间为特色。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辉煌成就(二)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辉煌成就(二)3.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的山东中南部和江苏淮北丘陵地带。其陶器特征也和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有着密切的联系。灰陶器表除饰有篮纹,还有饰方格纹与绳纹的。马家窑文化的制陶业相当发达,尤其是彩陶出土数量之多和彩陶花纹之繁缛,是其他新石器时代彩陶无法相比拟的,并且在陶器的造型与彩绘上又有独自的地方特色。表现出半山类型彩陶艺术的很高成就。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辉煌成就(一)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辉煌成就(一)中国陶器的创制与使用历史,渊源流长,灿烂辉煌,先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创造如百花竞放,姹紫嫣红,陶器自然为百花苑中的一支奇葩。我国是世界上保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较多的国家之一。说明陶器在新石器时代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已被广泛应用。关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起源的时间问题,目前在我国考古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充分呈现出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器类与品种上的蓬勃发展状况。

古典门窗的收藏陈设与装饰(下)

古典门窗的收藏陈设与装饰(下)二、古典门窗的结构、工艺与装饰至少我们从敦煌壁画中能够看到,唐朝时的门窗样式与后来的格子门窗已经非常接近了。而自宋代《营造法式》以降,中国古典门窗的制度就基本没再发生大的变化。隔扇与长窗的格心部分采用镂雕则是皖南地区古典门窗的特征之一。古典建筑及门窗上的绘画历史最为悠久,文献上不晚于《楚辞》的时代。黑漆金彩是民间古典门窗中最富丽堂皇的一种。

浅说符节

浅说符节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现知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从传世及出土的不同时期符节器物的铭文可以得知,用作征调兵将时传达重要军令者多称之为“符”。以竹为之的符节,由于“鄂君启节”的出土而得到了证实。其后的典章制度中,已有符节一套五和十枚的说法,如“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可见以五和十成套使用的符节制度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初步建立。

耀州窑佛教文化题材陶瓷赏论(上)

耀州窑佛教文化题材陶瓷赏论(上)瓷器既是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器皿,又体现着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在古代陶瓷史上,位于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是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一处窑场。在耀州窑宋金时期的器物中,供盘中饰有坐佛或力士造型,灯盏中以立狮或卧狮为底座的造型,无不都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烙印。

东南沿海一带的良渚文化玉器

东南沿海一带的良渚文化玉器良渚文化最初发现于浙江余杭县,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距今约四五千年,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制玉工艺的普遍发展是良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和红山文化同时代表了我国东部沿海南北两地原始社会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辽河地区红山文化玉器

辽河地区红山文化玉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带的红山文化,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它的年代一般认为是距今5000至6000年。辽河流域,沈阳地区以及辽东半岛南端原始文化中孕育和初步发展了玉雕业。属于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沈阳地区新乐文化,大连地区长海广鹿岛小珠山(下层)文化,均属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红山文化玉器呈碧绿、淡青、淡黄、深绿或黄褐色,其准确质地尚待进一步检验。

说锡器(上)

说锡器(上)人们对老锡器,多半既熟悉又陌生。锡是古老金属,锡之为器,自上古而延绵至今。青铜器受重视,历代皆然,锡器受冷落,则应当成为过去。锡的熔点为232℃,沸点为2625(正负)℃。这一发现,说明了云南从古至今就是产锡制锡器的重要地区。由于锡器容易产生锡疫的缘故,历史上许多有价值的古锡器未被存留下来,这或许是古锡器考古发现极少的缘故。同时,民间锡器之普及,已大大超越了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