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专家点评] 夏晚期 网格纹鼎

[专家点评]夏晚期网格纹鼎夏代晚期网格纹鼎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此器为敛口、折沿、环耳,空心四棱锥状足,腹饰一周带状网络纹,是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铜鼎。1987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藏...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 金 双龙纹镜

[专家点评]金双龙纹镜金双龙纹镜,径22.2厘米,圆钮,镜背凸著双龙,张牙舞爪,首尾相接,作追逐状。1952年原东北文化局文物处移交辽宁省博物馆藏。

[专家点评] 唐 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

[专家点评]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面)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代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直径18.5厘米。为菱花形镜,窄缘,圆形钮。中区饰相间的花鸟人物纹饰,外区饰花蝶纹一圈。此镜纹饰刻画细腻,柔美自然,是典型的唐代花鸟镜。

[专家点评] 宋 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

[专家点评]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镜面)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细部)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直径19.3厘米,该器物为六出葵花形,圆钮,钮两边对称的分布一对凤凰,纹饰精美,凤凰身上的鳞片及尾部羽毛上的花翎皆刻画清晰细腻。这面铜镜在近千年的历史风霜中逐渐老化,整体已生铜绿,只有纹饰的沟壑中还残留着微微发光的金色,细细看去,似乎向我们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鎏金的辉煌。

[专家点评] 西汉 黄釉陶尊

[专家点评]西汉黄釉陶尊这件西汉黄釉陶尊,通高22.2厘米,口径18.3厘米。盖隆起表面呈峰峦状,为博山式盖的变体。通体施黄釉,造型给人以古朴、浑厚之感。该尊内容之丰富,纹饰之繁缛,装饰风格之独特,为汉尊中仅见,是研究汉代思想意识形态、美术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此尊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召湾的汉墓中。

[专家点评] 东汉 鎏金献俘扣饰

[专家点评]东汉鎏金献俘扣饰东汉鎏金献俘扣饰,这是汉代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器物。器物表面鎏金,主题是一群战士献上俘获的猎物。该件器物对人物服饰刻画细腻,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祭在戎”,云南少数民族的男子最常出现的是战争、狩猎和祭祀场合,因而众多青铜器上多为战争场合的男子形象,其服饰比一般的服装增添了不同的帽子或者头饰。整个器物造型朴实,有原始的韵味。

[专家点评] 清 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

[专家点评]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长方形,长18.7厘米、宽13.8厘米、厚3.5厘米。背面有多处虫眼,并有高凤翰题刻的铭文“真砚不坏,此砚实有,我愧东坡,而无真手,雍正甲寅高凤翰铭于海陵鹾署。”此砚原系高凤翰所有,见《南阜砚史》。后为清末金石学家、潍坊收藏家陈介祺收藏,1952年由姜守迁先生从陈介祺之婿杨氏家购得。

[专家点评] 西汉 连珠纹昭明镜

[专家点评]西汉连珠纹昭明镜西汉连珠纹昭明镜,直径12厘米,边厚0.3厘米,重量210克。圆形镜面,素缘,半球形钮。以宽环带相隔为内、外区,内区装饰连珠纹和栉齿纹,外区装饰铭文一圈,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扬忠然而不泄”20字。铭文带内外各装饰凸弦纹和栉齿纹一圈。全器完好,镜面略凹,光洁可鉴。

[专家点评] 清 青玉延年出廓璧

[专家点评]清青玉延年出廓璧清青玉延年出廓璧通长24.4厘米,璧径22厘米,厚0.8厘米。此青玉用料较大,局部有烤色。形制、纹饰为仿古制品;玉璧“好”与出廓部分均以镂空手法...螭龙纹。璧分为三个区间,外区间、中区间以减地手法...;外区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篆书“延年”文字作为图案,中区间以螭龙做图案。出廓文字璧,从目前考古发觉材料来看,最早在汉代出现。这件是清代仿古制品。

[专家点评] 东汉 驾兆龙铭文镜

[专家点评]东汉驾兆龙铭文镜东汉驾兆龙铭文镜直径13.3厘米,边厚0.4厘米,重385克。青黑色,宽缘,半球形钮,钮径2.2厘米。钮座外以双线方框形成内区,框内四角装饰规矩纹、八乳钉、三兽一鸟及云纹。中区外为铭文带,上铸铭文15字:“驾兆龙无浮云,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1984年8月于江西高安市自来水公司基建工地发掘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