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国

抗战时日本研发此巨炮妄图摧毁南京城墙,结果被中国一举打残

当时中国军队缺乏远程火炮,因此日军十分狂妄的把四五式这类远程炮拉出来做野战炮之用,而到了南京保卫战时,日军自觉中国军队已无远程炮,便将四五式部署到第一线进行直瞄射击,妄图摧毁南京的城墙,但是英勇的南京守军还有四门榴弹炮,在观测所侦察到日军炮位之后,迅速开炮,一次便摧毁了两门四五式榴弹炮,事后日军发现摧毁自己重炮的居然是当年出口给东北军的榴弹炮,顿时觉得脸面无光,于是下另...。

知日派的悲哀:“卖国贼”标签下的曹汝霖

换言之,在卖国贼的标签下,有着另一位更为生动也更为真实的曹汝霖。留日六年后,曹汝霖学成归国,就职于新成立不久的商部。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徵祥体弱多病,部务实以曹汝霖担纲。在钱能训内阁,曹汝霖再次出任交通总长。已多年不任外交官的曹汝霖名列国贼之首,个中原因,在于为人诟病已久的袁世凯时代的“二十一条”,其主要经手人为时任外交部次长曹汝霖和时任驻日公使陆宗舆。

中国哪个朝代一战就打掉了日本千年野心?

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27日,日本支援百济的水军先头船只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军,双方进行交战,日军不利而退。在白江口失败的打击下,百济王逃往高句丽,余部全部归降,百济国彻底灭亡。

宋美龄为何屡次拒见丘吉尔:对中国有意蔑视

但是宋美龄对于是否访英,却迟迟未作决定。因为宋美龄虽然喜欢英国文学,但对于日本侵华以来英国的表现一直让人失望,所以对英国人没有信心。宋美龄出席会议,亲眼目睹了蒋介石与英国代表驻印度总司令韦维尔的争执过程。罗斯福也竭力劝诫丘吉尔不要过于轻视中国的作用。

与中国为邻的日本,缘何成为清末中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

>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始于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底,清朝首次派遣十三名留学生抵达日本。此后,中国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1899年增至200名,1902年达到四五百名,1903年有一千名,1906年有八千余名。另外距离日本距离较近,身负祖国重任的留学生,一旦祖国有事,便可立即回国。

常德会战时蒋介石欲回香港 遭丘吉尔拒绝

11月23日上午11时,开罗会议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是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因此蒋介石向丘吉尔提议,在陆军开始反攻的同时,希望英国向孟加拉湾出动海军夺取制海权,切断日军补给线。接下来,会议着重讨论了中美英联合对日作战计划,通过了在缅北发动反攻作战的方案,还就打败日本后对日本的处理问题进行了研讨,一致同意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蒋介石曾向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把香港归还中国,但遭到丘吉尔的拒绝。

二十一条的签订背景 袁世凯为何接受二十一条

但事实是,袁世凯最终还是接受了二十一条,那么,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二十一条的签订背景1914年正式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通过制定《中华民国约法》,独揽了国家宣战、讲和及订立条约之全部外交大权。无有力之外援西方势力在“二十一条”问题上对日本的一种“绥靖”态度,显然也是造成了袁世凯最终屈服于日本“最后通牒”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袁世凯在与日“二十一条”

日本进攻苏联的诺门罕战役居然还用中国产装备?最终结局非常滑稽

>日本陆军对迫击炮的认识很晚,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日军只把迫击炮作为化学弹投射器使用,而步兵部队依然使用可以曲射的九二式步兵炮作为主要支援武器。这些重迫击炮给日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质量不及日本武器优良,但是仍被日军视为重要的火炮,直到诺门坎战役时仍在使用。在装备部队后,日本炮兵自然是叫苦不迭。从步兵的重要武器沦落到应急高射炮,倒是给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画上了一个十分滑稽的结尾。

袁世凯与二十一条:袁氏对日交涉的具体过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违背外交惯例,越过外交部直接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分为五号,旨在将中国变为日本的附庸国。对袁世凯来说也是如此,在接到日本“二十一条”的密约后,袁氏愤怒地对其日本军事顾问表示:“日本竟以亡国奴视中国,中国绝不做高丽第二。”那么袁世凯对“二十一条”中日方提出的具体要求态度如何呢?由此可见,袁世凯坚持拒绝第五号的内容。

国民 ... 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14日,国民...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于芦沟桥事件发生后,犹以诚意与日本协商,冀图事件之和平解决。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