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知日派的悲哀:“卖国贼”标签下的曹汝霖

1964年,与中国大陆海天之遥的美国底特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中。他检点平生,援笔成章,整理的文字发表于香港的一家叫《天文台报》的媒体上。后又编辑成书并在海外出版,此书即颇受史学界重视的《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这位在完成回忆录后不到两年即魂归道山的老人,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曹汝霖。 曹汝霖之所以有名,缘于在他的名字前所加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词语:汉奸、卖国贼。他不仅顶着这两顶“铁帽子”被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同时还在众多关于 ... 的著作中被“脸谱化”。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大著名卖国贼中,曹汝霖赫然名列榜首,倘不是抗战时又出了汪精卫这种“超级汉奸”,估计曹汝霖的名头还要更响,名声还要更臭。 然而,如果我们摒弃非此即彼的二元标准,摒弃将历史人物按意识形态的需要简单归类的做法,承认人性的复杂,真正负责任地走近历史、还原历史,便不难发现,汉奸或卖国贼并不足以为曹汝霖盖棺定论。身为历仕晚清和北洋的高级官员,曹汝霖是一个复合体。他既有亲日 ... 的一面,也有坚持原则,固守气节的一面;他既有官僚的圆滑,也有传统知识分子的操守。换言之,在卖国贼的标签下,有着另一位更为生动也更为真实的曹汝霖。 【官运亨通的知日派外交官】 曹汝霖字润田,清光绪二年(1877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他先是像众多旧式读书人那样进私塾,苦读四书五经,并在18岁那年中了秀才。但很快他就抛弃了所谓的功名,转到经元善创办的新式学堂求学。当时西风东渐,到一衣带水的日本留学,更是一时之盛,曹汝霖亦加入到了留日队伍中。当23岁的曹汝霖东渡扶桑时,他完全不可能想象得到,他一生的命运和名声,竟会和这个所谓同文同种的东方邻居如此纠缠不清。曹先入早稻田专门学校,后改入东京法学院(即日后的日本中央大学)。与大清的腐朽、衰败和暮气相比,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带给了曹汝霖极大震撼。多年后他犹记忆深刻:“日本人爱国心重,宁买日本粗品,不用舶来精品,无论何物,只要能自制,都是用国货。我以为日本富强之源,即由于人人有爱国心也。”“那时(日本)国公设立不久,尚未实行普选,政党竞选议员,未闻有花偌大金钱者,甚至一钱不名而亦当选”。日俄战争时,曹汝霖租住的日本平民家中,分配住进了一些日本军人,他回忆:“每日三餐,(房东)总以肉食饷兵士,兵士亦帮同操作,彼此和睦,恍若家人。我看了真觉感慨,中国人民与兵士,哪有这种情形。” 曹汝霖后来解释,他最初的亲日情结,正起源于留日时期尤其是日俄战争时期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事实上,清朝末年,当列强逐浪而来,老大中国江河日下之际,日本的确是最能让中国人有亲近之感的——一则都是黄皮肤黑眼睛,二则日本向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二传手,三则明治维新的成功对试图变法图强的中国士人是榜样和鼓励。彼时不仅曹汝霖亲日,即便秋瑾、孙中山、黄兴等正面的历史人物,都有着程度不一的亲日情结。 留日六年后,曹汝霖学成归国,就职于新成立不久的商部。在商部,他因参与中国和日本的东三省会议而结识袁世凯,两人虽地位悬殊,却从此订交。服务于清朝的几年间,曹汝霖拔擢之快,令人眼花缭乱:极短的时间里,他竟由商部的实习干部,升任为外务部左侍郎。这其中,既有他为人聪明圆滑之故,也和他的干练精明不无关系。如中日在东北发生摩擦时,他作为特派员前往东三省调查,回京后向朝廷条陈十事。比如他认为日本虽然在向东北 ... ,但由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还未恢复元气,中国理应趁此机会有所作为。东三省地广人稀,土壤肥美,每县所辖地盘比内地大许多倍, ... 理应将这些县份划出一定区域,招募内地有志青年, ... 屯田,寓兵于农,以此防卫地方。同时应多办工厂尤其是纺织厂,自足之外还可换取外汇。东三省的铁路一向由俄国和日本控制,中国只能认清现实,多造公路作为补救。应该说,这些提议确有可取之处,只是行将就木的清王朝忙于剜肉补疮,根本无暇顾及。 武昌起义后,大清王朝以令人错愕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前清高官,曹汝霖在做了短期的律师后,被一直赏识他的袁世凯起用。据曹汝霖回忆,民国建立后,成立了司法部,并新订律师条例。曹汝霖留学日本时,其专业即为法律,于是请求领取了律师证书,编号为一号。曹晚年时还颇为自得地宣称:“知道我以侍郎做律师,区区之名,不胫而走,从此门庭如市。”律师没做几个月,袁世凯先是委任他为议员,旋即又任命他为外交部次长。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徵祥体弱多病,部务实以曹汝霖担纲。此后曹汝霖又升任交通总长,兼署外交总长。袁世凯死后,曹汝霖在段祺瑞内阁担任交通总长及交通银行总经理,嗣后又兼署财政总长。在钱能训内阁,曹汝霖再次出任交通总长。可以说,在清末民初的官场上,曹汝霖的仕途一帆风顺——33岁任副 ... ,39岁任正 ... 。很显然,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 ... 学生运动,以曹汝霖的资历、人脉和能力,完全有可能爬到如 ... ... 等更高的位置。 但历史没有假设。命运与时代的峰回路转,常常如此出人意料。 【“汉奸、卖国贼”之由来】 ... 学生运动的一个响亮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即要求北洋 ...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内惩国贼,即要求惩办 ... 高级官员曹汝霖和陆宗舆、章宗祥等人。当时,这三人中只有章宗祥系外交官——中国驻日本大使。已多年不任外交官的曹汝霖名列国贼之首,个中原因,在于为人诟病已久的袁世凯时代的“二十一条”,其主要经手人为时任外交部次长曹汝霖和时任驻日公使陆宗舆。 “二十一条”又称民四条约。数十年来,关于中日间的这一不平等条约,有着不少模糊不清的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及一些权威人士的回忆文章,都有意无意地把“二十一条”作为一个整体,认为袁世凯 ... 全盘接受了“二十一条”。但事实上,这种说法与真相有着不小出入。 1914年,善于见机行事的日本,趁着列国无暇东顾之机,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山东,强占了原德国势力范围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在出兵前,日本曾向袁世凯 ... 保证只是借道,事成之后便撤军。但事成后,日本不仅拒不撤兵,反而将占据地点扩大。当中国方面强烈要求日方撤军时,日本通过驻华大使日置益向袁世凯 ... 提出了所谓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中,一部分条款是要求由日本全面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殊权利,一部分则提出了颇多无理的新要求。其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第五号条款下的七条要求:“在中国中央 ... ,须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等项顾问;所有在中国内地设立的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须将必要地方的警察作为中日合办;福建筹办铁路矿山和整理海口,如需外国资本必须向日本商议;允许日本人在中国传教等。”平生英武自许且长期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袁世凯当然深知“二十一条”的厉害,认定这是日本“直以 ... 视我”,就是企图将中国变为保护国 ... 的翻版。据说,袁世凯看到此款时震怒。日方也知道这几条容易招致中方的强烈反对,因而特别注明是建议性条款.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知日派的悲哀:“卖国贼”标签下的曹汝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南京大屠 ... 时,200个老百姓,在逃难途中,遭日本兵全部枪 ...

    1937年12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日子。在这一个月内,我们的祖...亲,遭遇了奇耻大辱。作为她的象征,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城,被海外东瀛日本,强行攻占了。1840年中国清朝...,为了挽救因...泛滥,而带来的国民综合素质下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官员,执行了「”虎门销烟”,向毒害中国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宣战”。然而中国...对自己百姓的自救行为,招来了外族既得利益集

  3.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4.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5.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6.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7.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8.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9.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10.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随机推荐

  1. [真实故事]老和尚和鱼贩的故事

    “你的鱼我都要了,多少钱一斤,便宜点吧”,老和尚对正忙着招呼顾客的鱼贩子说着。“老和尚,你买鱼啊。不会是想吃了吧,呵呵”,鱼贩子和老和尚开着玩笑。鱼贩子迎合着老和尚,于是把早上刚打上来的鱼,和老和尚又都拉回到了湖边。做好这些,鱼贩子拿着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心想今天可真是走运,碰到了这么个出家人。鱼贩子每天早上下湖,打来的鱼就马上去集市卖掉,天天如此,已经成了习惯了。

  2. 没有一份爱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份感情是毫无瑕疵的

    没有一份爱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份感情是毫无瑕疵的;爱情与爱人,只能是真真切切的;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平心静气地想想这些话呢?想想我们当年苦苦追求完美的可笑和天真呢?

  3. 【凌节】的意思是什么?【凌节】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凌节」在《汉语大词典》第7797页第5卷1342凌节逾越法度。

  4. 秤斤注两造句_秤斤注两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秤斤注两chēngjīnzhùliǎng秤斤注两的意思和解释: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秤斤注两的出处《朱子语类》:“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秤斤注两的例子秤斤注两造句秤斤注两造句相关在表时态的成语中,有的表示已经发生或过去的某种情况,有的表示未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情况,要认真区分。

  5. 拉瓦辛的黑人群众:一个算命先生是如何成为法国皇室的一个 ... 人犯的

    或者她是在巴黎...的街道上被谋...处死的?

  6. 膏药怎么清洗?如何正确贴传统黑膏药

    如何正确贴传统黑膏药膏药怎么清洗...1:用取下的膏药反复沾取皮肤上残留的膏药,很快就可以清除药印,这种...最简单而且好用。具体做法是将膏药揭下后,用药用棉签沾取松节油擦拭,然后用清水清洗。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

  7. 拔除湿气、击退癌细胞……比鸡蛋牛奶还营养!

    一说起豆类,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圆滚滚的绿豆、黑豆、红豆、黄豆,没几个会想到——白扁豆。

  8. 梦见剥玉米皮

    周公解梦梦见剥玉米皮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剥玉米皮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欲罢不能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ùbàbùnéng【解释】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例子】设或命运坎坷,从中别生枝节,拖延日久,虽要将就了事,欲罢不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相关】百度“欲罢不能”

  10. 含明隐迹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藏匿光彩,掩蔽形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