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

费观:刘璋女婿,蜀汉四相之一费祎的祖父

>从此费观成了刘璋核心集团的人物,参与益州的治理大事。>作为刘璋的女婿兼任表兄弟,费观自然是有理由帮助刘璋守卫益州的地盘。费观也是如此,刘璋虽然被拿下了,那只能代表他前半生的投资是失败的,现在要重新建立投资才对。刘禅登基以后,费观虽然去世了,但是费家依旧还是繁荣昌盛的。费祎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他是蜀汉四相之一,是诸葛亮去世以后,实质上的接班人。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刺史和州牧到底谁是领导?为什么汉朝在郡县以外又设置了州?

公元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诸葛亮觉得北伐的机会已经来到,一篇《出师表》洋洋洒洒,感动了后来无数立志恢复故土的中国人,但显然没有打动蜀汉集团内部的另一个大佬——李严。奇怪的李严李严这个人是一个奇怪的存在,说他奇怪首先是因为他的政治定位奇怪。

刘备临死前为啥把兵权交给降臣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为了稳定后方,只能把大小事务都交给诸葛亮处理,根本顾不上提拔李严。刘备并不想自己说的那样,愿意让诸葛亮在必要的情况下取而代之。李严经过这次安排调整后,在名义上成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信息中转站。刘备希望借机扶持李严,用他去瓜分诸葛亮的权力。只不过刘备当时还在前线作战,身边的人基本都是荆州旧部,这些人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

刘备一生犯下两大错误,葬送了蜀汉国运

然而人无完人,刘备对于身边人才的安排和使用虽然深受世人赞誉,但他仍然不可避免地犯过错误,特别是生前错...一忠臣、漏...一奸臣,直接断送了蜀汉的国运。宴席结束后,刘备将他收为义子,改姓为刘。两军交战过程中,魏军遭遇数次失败,损兵折将数千人,形势对蜀汉有利。然而被刘备寄予厚望的李严,在得到高爵大权后,心思完全放在自家利益上,时常用一些小恩小惠笼络朝臣并赢得声誉,却完全不顾国家大事。

刘备的分权制衡术还是失败了,还好诸葛亮没有二心!

虽然诸葛亮是刘备最为信任的手下,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托孤时决定采取分权制衡术,有一半的权利交到了李严手上。恐怕这是刘备失策的一点,好在诸葛亮并无二心,始终想着实现刘备的遗愿,实乃一代忠臣。>>刘备的分权制衡术>承诺毕竟是苍白无力的。刘备临终前还设计了复杂的权力结构,对诸葛亮进行实质限制。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诸葛亮为头号辅命大臣,同时让李严“同为辅命大臣”,“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蜀国灭亡后,罗宪为什么还镇守白帝城?

蜀国已经灭亡了,为何罗宪还镇守白帝城,抗击吴军长达两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作为国家军队总司令,理应驻扎在成都。蜀国都已经灭亡了,如果罗宪是爱国的,他应该联合吴国,与魏国作战,以期最终光复蜀国。罗宪坚持守城,在毫无守军的情况下,坚持守城六个月。>>那么,罗宪为什么做出这样不合常理的事情呢?从促进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所以罗宪最终做出了那样的选择。

刘禅已经投降,罗宪为什么还守着白帝城不肯放弃?

>刘备为什么只走到永安就不走了?作为国家军队总司令,理应驻扎在成都。显然阎宇并没有回到成都,刘禅就投降了。蜀国都已经灭亡了,如果罗宪是爱国的,他应该联合吴国,与魏国作战,以期最终光复蜀国。>而事实上,罗宪并不是这样的,他一直在与吴国争斗。罗宪坚持守城,在毫无守军的情况下,坚持守城六个月。>那么,罗宪为什么做出这样不合常理的事情呢?

诸葛亮为什么要治罪李严?仅仅只是因为押运粮草不力吗?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托孤大臣李严真的是因为押运粮草不力而被诸葛亮治罪的吗?>刘备一定深知李严的为人,仅仅任用他为裨将。估计刘备得到这个消息,冷汗直流,在成都主持工作的诸葛亮怕也是手慌脚乱。刘备的意思很明确,诸葛亮主内政,李严主军务。他更没有料想到,李严不可能回到成都履行他的职责了。军粮是李严负责的,李严被问罪,废为平民,发配梓潼郡。诸葛亮拿出李严的系列证据,李严只得认罪。

诸葛亮为什么将李严贬为平民?李严最后是因为什么死的?

李严最后是因为什么死的?导致诸葛亮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只能无奈退兵,此后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实际上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庶民已经是格外开恩,正常来说李严应该是被按照军法处置。用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最终,李严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