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伟:书生爱国不是一句口号 让人感慨最深的就是:“书生爱国”这四个字,它从来不是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当年顾颉刚先生讲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在重庆期间他收到傅斯年先生来信,傅先生提到国难当头不要讲不利于国家团结的事情。这一点上顾先生非常认同,发表了很重要的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后来,李济先生以此为基础,写安阳殷墟的历史,主持编写《中国上古史》,这些都是一个学者实实在在的爱国行为。
李济与半个蚕茧 李济与半个蚕茧半个蚕茧:西阴村的名片80年前,距运城市东北二十来公里的夏县西阴村,原是一个偏僻的村落,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却因为我国第一代田野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李济1926年的一次考古发掘与出土的半个蚕茧而弛誉世界。为此,刘崇乐初步断定其为桑蚕茧,切割面是由锐利的刀刃所为。并鉴定那半个蚕茧确是一种家蚕,因此证明了中国人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已懂得养蚕抽丝。1979年8月1日,李济心脏病猝发,在台北逝世。
497字铭文令毛公鼎成国宝 497字铭文令毛公鼎成国宝1948年12月22日,南京下关码头,中鼎号军舰辟开凶险的海路,四天后,712箱文物到了基隆港。497字铭文奠定国宝地位1843年,道光23年,陕西岐山的庄白村出土了一件西周重器毛公鼎。毛公鼎出土时无破无损、极为完整,更可贵的是鼎内腹部的字数极多,有32行、共497个字的铭文。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宝。由于毛公鼎铭文解读容易,学界对毛公鼎的研究主要放在断代上。
他把中国历史向前推移数百年,死后却被李敖 ... 作最后一个「 ”学阀” 「”近60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考古学之父,随后有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壹1896年,李济生于湖北钟祥的一个读书世家,父亲李权「”易子而教”,在他四岁时便入书房,跟着表叔开始念「”...首出,天地初分”之类的古书。1907年,李济随时为清朝内务府小京官的父亲进入北京著名的中学——南城的五城中学(北师大附中前身)读书。1918年,他22岁,踏上了渡
他是中国考古大功臣,他的发现,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时间的推移下,一个个古国走向灭亡,一个个朝代走向更迭。这个人就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在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当时震惊海内外的河南安阳的殷墟的发掘,直接让夏朝不再是传说,变成了真的历史,让殷商文化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让中国历史在之前的基础上往前倒退了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