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袁世凯为什么能在 ... 当12年的太上皇?

袁世凯出身官宦世家,其叔祖袁甲三道是光十五年进士,历任兵部侍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中履历战功。袁甲三袁保庆对袁世凯的期望非常大,做官的同时最大的任务就是监督好袁世凯读书,希望将来能走向仕途。但是袁世凯不是学...料,参加了两次科举,乡试都没有通过,令袁家很没面子。

失去北洋舰队对清 ... 意味着什么?

失败的北洋水师,没能获得清朝人的同情,反而承担了战败的所有责任。北洋舰队位于京津地区的海域,有拱卫京师的重责,因此成为清...重点扶持的主力海军。北洋舰队每年从海关定额获400万两白银,用于购置战舰,枪炮等等。北洋水师鼎盛时期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是清朝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到访德国,为何突然仰天长叹?

文章转载自:我们爱历史,团队作家作为一位顽强扛起晚清「”洋务运动”大业,亦为一堆不平等条约「”扛锅”的近代「”红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桩出名的风光大事,就是1896年出使欧美列国:从是年3月28日自上海出发起,73岁的李鸿章先赴俄国参加新沙皇的加冕典礼,而后又陆续访问德法英美各国,几乎把西方列强「”串”了一遍。特别在此行的重要一站:德国,对李鸿章的热情接待,更到了极度认真细致的程度:德国人提前

此人说:我是美国人,哪个不要命的中国人敢 ... 我?李鸿章:淹死他

道光二十三年,一个20岁的年轻人因为父亲写信召唤,从安徽的乡下老家出发,去往当时的首都北京。在路途上,尽管舟车劳顿极其辛苦,但是他的心中却满是激昂热血,一路上的山河犹如画卷在他眼前缓缓打开,生命中的过往、现在、未来在他脑海中交织成画,让他提笔写下了一组诗:《入都》。

李鸿章复出与"清流"的幕后筹划

「”清流”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力量。一般认为,光绪前期,一批在翰林院、詹事府供职的京官,以儒家传统观念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诉求,以奏疏为工具,奉直隶籍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领袖,议论时政、搏击权要,类似东汉末年的清流党人,对政局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这批人士,被称为「”清流”。只是以往研究「”清流”,可依据的一手史料极少,大多参考野史笔记,谈论的都是军机处内「”南北派”的斗争,尚不足以反映复杂的历史真相。比如对

002篇 丧权辱国大清朝也是个列强!?(下)

吉姆老师上回书道,大清虽经历两次...战争的惨败,但仍保存着一丝世界强国的颜面。在朝廷内,西太后慈禧和她的绯闻男友——恭亲王奕,大力支持学习西洋先进器物。地方上的一些实力派汉族地主,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身体力行,创办了诸多近代化的工业工厂。至于怎么评价这波洋务运动,那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课本上很详细的东西,吉姆老师此处便不再多言。

太平军血战嘉兴:叛将程学启被爆头而亡,击 ... 清兵4000余人

1863年12月,无疑是原太平军降将,现为淮军第一悍将程学启最辉煌、最幸福之时,他借助两顿饭局,成功干掉慕王谭绍光、纳王郜永宽等太天国5位王爷4位天将,...死已投降之太平军4万余人,拿下了苏州。此时,悍将程学启无疑就是李鸿章之王牌,刘、潘、张、吴等则只能打配角了。然而,幸运之神不会一直眷顾他,很快他就在嘉兴城下被荣王廖发寿、挺王刘得功用...爆头而亡,连同4000余清军也一起命丧城下。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而他们起义的时间,和太平天国几乎是相同的。从广西金田起义开始,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社会大动荡,终于快要宣告结束了。而清朝的统治者们,也算是为此松了一口气。不过此时,在这场动乱中立下了大功的曾国藩、李鸿章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在这场战争当中,消耗了大量军费,可向朝廷报销的时候,这两个人都遇到了小麻烦。如果说,户部一旦认为你的账目有问题,那么报销就不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