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书法人生:以书法临池为日课 梁启超的书法人生:以书法临池为日课政治活动与学术研究是梁启超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对于梁启超一生中的书法创作活动及其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笔者在拙著《梁启超的书法艺术》一书中已有较详尽的论述。梁启超逝世后,其家人将他生前收藏的近1300件历代碑刻拓本尽数捐献给北京图书馆。两次重大的公众书法活动梁启超一生中参加过的重大公众书法活动主要有两次。
[专家点评] 近现代梁启超 十一言楷书对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梁启超十一言楷书对联这件十一字长联在梁启超作品中并不常见,尺幅大、文字内容美、字也精。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四(上)》刊载了梁启超一百五十四件碑帖题跋,除二件为篆书跋外,汉魏书题跋一百一十六件。梁启超主张学书“应学许多家,兼包并蓄”。梁启超认为“写字有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美”,我们以此来验证梁启超的这幅对联,他基本上都做到了,唯“个性美”略逊一些。
[专家点评] 近现代梁启超 “颜勤礼碑”题耑 [专家点评]近现代梁启超“颜勤礼碑”题耑梁启超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同时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主要以碑意行书为多,篆、隶较少。梁启超的隶书较之他的篆书水平要高,隶书写的很规矩,也有变化,很耐看,看的出他在隶书方面也是下过功夫的。
[专家点评] 近现代梁启超 行书 [专家点评]近现代梁启超行书此为近现代梁启超的“行书”册页,纸本,纵33厘米,横38厘米。这幅书法为梁启超49岁时的作品,可以看到欧阳询和北碑的影响,是一件碑帖完美融合的精品。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中国之新民,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梁启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好几回写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今天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同聚一堂,令我感激得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我一个月以来,都带着些病,勉强支持,今天不能作很长的讲演,恐怕有负诸君的期望哩。
许知远:这是四十年来,我做的最难的一件事 1870年代,梁启超出生在晚清的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危亡与变革的关键时刻,政局变幻,文明冲突。迷茫又寻求变化的时代氛围,造就了思想家梁启超。他在当时的种种思考,至今仍然强有力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100年后,1970年代生人的许知远在一次寻求自我突围的出走中,偶然遇见了与此刻的他年龄相仿的梁启超像,被梁坚定的眼神击中。他决定书写梁启超,这个用个人经验勾连起现代中国转型的伟大变革者。
李蕙仙不爱钱爱文章,下嫁梁启超智斗情敌,结果却被迫给丈夫纳妾 然而,纵观梁启超的一生,他却远远不只一个妻子,原配李蕙仙,无名无分二夫人王来喜,甚至还有几段风流韵事。李蕙仙几乎是世代书香门第,而梁启超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祖先更是逃难者。
许知远:知识共同体已瓦解,娱乐生活变成了唯一连接 采访:潘文捷编辑:朱洁树「”梁启超身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渴望的时代。所以我把我这些渴望、挫败,都转移到书写这本书里面去了。”在《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首发式上,《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这样说。许知远不仅怀念梁启超可以施展抱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也怀念逝去的20世纪80年代,在他看来,那时候大家关心哲学、关心中国的困境,而现在,「”知识共同体已经瓦解了,娱乐生活变成了唯一
王国维逝世92周年:被误读的「 ”殉清”悲剧,原是好友一手策划 公元前278年,站在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屈原投江殉国,溅起历史文化长河中浪漫主义的水花;2205年后,徘徊在传统文化尾端的王国维投湖自沉,被梁启超誉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的学人与世长辞。秀才出身的王国维以其自辟户牖的学术眼光,和严谨审慎的治学精神,没有专师教授,没有硕士、博士头衔的荣誉,却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甲骨四堂”之一。他取得的成就,就像是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