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张锡銮简介_张锡銮怎么读_张锡銮和张作霖的关系_张锡銮儿子

2月9日张锡銮奏请清廷速降明谕,宣布共和,12日清帝下诏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5月15日,袁世凯宣布撤销黄兴之陆军上将,冯国璋、张锡銮、阎锡山、周自齐、张镇芳、张凤翽等复联名通电毁诋黄兴。6月30日袁世凯裁撤各省都督,于北京建将军府,并设将军诸名号,分驻各省督理军务,任张锡銮为“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节制吉林、黑龙江两省军务,成为东北首领,但张作霖对张锡銮表面逢迎,暗地排挤。

洋务运动时间

  洋务运动时间:  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洋务运动时间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了近35年。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两次英法联军...

张学良口述揭秘:张作霖生平最害怕的人竟是他!

我父亲那个人的脾气很大,那时候新民府离奉天有一百二十里地,有日本人在那儿,我就是在新民府长大的。那里有日本的娼妓,当兵的就去玩,结果和人家打架,把兵给打死两个。  打死两个,我父亲就火了,他的兵叫人给打死了呀,就办交涉,一定叫人给偿命,要凶手。那都是官府来办交涉,交涉办...

揭秘:伊藤博文为何能精准预测大清王朝崩塌

   贵国 *** 防范虽极严密,然万一发生,于国家即大有妨害。此时贵国办理新政,外面极为安帖,一旦有意外不测,危险不可不防。  1911年清帝国的出轨颠覆,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包括革命党人。真正准确地预言了这场雪崩的,只有一位矮小的日本人,伊藤博文。190...

朝鲜历史上最屈辱的日子

 朝鲜历史上最屈辱的日子  1910年8月22日,日本以军队包围汉城皇宫,强迫韩国皇帝李坧认可《日韩合并条约》,从此朝鲜完全被日吞并,沦为殖民地。  ■日本作为朝鲜近邻,几百年的侵占野心在20世纪初遂愿  在绵长的东北亚大陆海岸线上,狭长的朝鲜半岛相当于中日之...

张学良后代张闾琪蹊跷死亡引争议

  张学良后代: 还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张学良就把孩子们送到沈阳一个著名的画社——“湖社”学画。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著名画家都曾指导过张学良孩子的绘画。  在画社不定期出版的刊物《湖社月刊》中,随手就可翻到张学良后代张闾瑛及其弟弟们的大量画作评介,文中充满了画...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曹吴的原因探析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曹吴的原因探析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忽然从前线班师回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这次政变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冯玉祥策划已久的。促使冯发动政变的原因很多,既有冯玉祥自身的原因,又有直系曹吴方面原因,同时其他外部因...

张作霖曾放言:我有30万东北军 不怕日本鬼子

张作霖曾放言:我有30万东北军 不怕日本鬼子  不怕日本鬼子  张作霖和张学良性格不太一样,他虽然看起来北人南相,但性格刚烈果断,特别是和日本的关系上,这一点从一次张作霖父子的对话中颇能反映出来。  北伐战争时期,张学良从前线回来,因为战况不利,劝张作霖不要继续和南方打...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  一、清 *** 的两面手法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八国联军的进犯,清廷内部在应采取怎样对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军机大臣王文韶、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认为无力与八国同时开...

甲午战争美国并非中立:屡次保护日本间谍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改变东亚局势的战争中, 美国的表现似乎没有英、俄、德、法等国家突出,始终声称奉行「中立」政策,实际上却发挥了其他列强不曾起到的作用。美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外交斡旋活动,标榜自己将遵循「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