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不同——徐悲鸿、黄胄、老甲画马之比较 马之不同——徐悲鸿、黄胄、老甲画马之比较中国绘画史中的马,成熟且有特色者,要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应该说,徐悲鸿画马是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里程碑,是唐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此后画马几乎都学徐悲鸿,像尹瘦石、刘勃舒等等。徐悲鸿与黄胄受徐悲鸿影响的画家,黄胄最突出。黄胄和徐悲鸿不同的地方,是他采用速写笔法,但论成就赶不上徐悲鸿。徐悲鸿的马有一种古君子的风度,看上去非常高雅。
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时代性之认识 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时代性之认识山水画里的南北分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在晚明乃至整个清代,南北宗论打着董其昌的标签,逐渐成为一种后人认识山水画发展的权威理论,进而演变为描述画史的常识以及评判作品的套语。此后,南北宗论基本上被当作一种对山水画史的错误描述而遭到否定。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高岑字蔚生,杭州人。在清初金陵地区的画家群里这些画家代表了当时的创作最高水平,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方式。清初金陵地区画家的收藏现状和前景在现下艺术品市场空前高涨的时期,书画市场也繁荣起来了。清初金陵地区的这批画家,由于他们都隐居不仕,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的作品普遍影响较小。
论中国绘画批评中的文化品格 论中国绘画批评中的文化品格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是一个极其重视文史的国家。一中国绘画的品评风气,早在魏晋已开其端,至南北朝时已日趋兴盛。二者妙相谐美,使中国绘画有着独具的空间感和空间意识。从而这种空间意识也成为中国画家心中对之无限的追求。中国画不过是中国文化的外在的表征。宋画全面的繁荣,与人们普遍重视提高文化修养不无关系。由此中国绘画的笔墨也同人的特点联系起来。内修则导致中国画家对艺术的贞操和气节。
提升境界与格调 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 提升境界与格调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提升境界与格调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薛永年《中国艺术报》2007年4月20日当前的国画创作固然佳作频出,精品迭见,在发扬优良传统走向现代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也不是没有问题。因此,在艺术批评中,风格固然重要,境界与格调尤为重要。可见,中国画眼下的繁荣现象如果缺乏坚实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的基础,发展中的负面问题当会逐渐地显露出来。
在生存与荣誉边上 在生存与荣誉边上草间一粥尚经营,刻画论钱为惜生。据说,齐白石不满求画者的讨价还价,故做此书贴于堂上。可以说,润例的出现与讨价还价大有关系。此种苛刻要求并非完全停留在商业意识上,更能让人感受到其作为一个文人应有的尊严。他们是在争取自身的生活方式过程中展开艺术活动,无论是完全迎合市场流行趣味的画家,还是半商业半艺术之间的画家,或者是追求艺术价值的画家,其个人生存状态总是第一制约。
小画师们守卫唐卡的未来 小画师们守卫唐卡的未来●随着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一些唐卡店经营者为压缩成本,开始用一些化学颜料来替代矿石颜料,甚至用机器喷染来代替画师描绘。“不过幸亏有他们,”才让说,“有时候看着这些小画师们认真作画的样子,看着一件件精美的唐卡问世,我心里感到很欣慰,并不是因为唐卡卖了多少钱,而是因为看到了唐卡艺术的未来。”
意外代笔造假法之成品辨识 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告诫大家,在当今书画经营圈子中,就是有那么一些居心叵测者,专门利用老书画家们共有的“弱点”,设计于他们,从而生成一些“意外代笔”的书画成品。在当今书画界,若有人谈及摹仿和再现古代山水画经典技法话题的,似乎不能不提及张大千与陆俨少这两位大师。只是他们俩所“画”的同类型成品,在画的表象或称艺术状态上尚存较明显的差别,对鉴定其真伪可谓意义重大。从作画条件与艺术理念及成品特点说。
诗人艾青与画家齐白石的交往趣事 诗人艾青与画家齐白石的交往趣事1949年,诗人艾青进入北京不久,便让李可染等人陪着去拜访齐白石。给艾青的一幅二尺水墨琴条,画的是四只虾。艾青喜欢齐白石的画,在市场上看到中意的,他都要买下收藏起来。艾青将画拿给画家许麟庐去看,许觉得是赝品。艾青的语气十分自信。艾青最后一次去看齐白石,是在1957年的秋天。时隔不久,95岁的齐白石在京辞世。
古时画院的前生今世 古时画院的前生今世画院源自殷周院画或院体画的名称,有人认为始于宋朝南渡以后。这种诸侯罗致画工,实际就是后来画院的嚆矢。他们专为皇帝贵族享乐,宣传封建礼教,而进行创作,宗教题材和统治阶级的肖像,成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院体画的主要内容。综上所举材料,自殷周至南北朝、隋,宫廷罗致画家,虽然不能算是正式画院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