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丝绸之路:路上的大咖是军队而非商人 将研究核心聚焦于“文书”,正是韩森有别于其他丝绸之路学者的最大不同。她认为,丝绸之路其实是一系列变动不定的小路和无标示的足迹。她发现当地居民主要处于维持生计和以物易物的状态,而非从事大规模的长途贸易;她发现在丝绸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中国军队,而非商人。不存在大规模交易时代周报:在丝绸之路上交易的主要是哪些人?丝绸之路上是否存在过大规模的贸易?
魏晋时期都有哪些“胡商”?他们都有何经营之道? “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西域人的称呼。自然,从西域穿越荒漠至中原的商人,便被称为“商胡”或“胡商”。看来,似乎只要能赚钱并相对方便运输,胡商都会纳入自己的经营中。中原王朝赏赐的丝绸彩帛、金银精器等礼品,对胡人来说更具有价值,中原王朝处于“吃亏”的一方。据《北史》记载,西域的胡贾或其后裔,他们成为北齐的达官显宦。这一刻的胡商,终于达成自己拥有财富、改变地位的“淘金之梦”。
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西部10多个小国的总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6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影响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