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诞生前夜的中原逐鹿大势:青铜文化对石器文化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聚焦嵩山南北的中原地区,浅谈中原龙山逐鹿之大势。中华文明早期,是一个多元到一体化的过程龙山晚期正值中国青铜文明勃兴的前夜,嵩山南北诸多考古学文化,在经历了龙山时代的震荡整合之后,催生了一支强势的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这种现象在中原地区尤为显著。
他是中国考古大功臣,他的发现,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时间的推移下,一个个古国走向灭亡,一个个朝代走向更迭。这个人就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在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当时震惊海内外的河南安阳的殷墟的发掘,直接让夏朝不再是传说,变成了真的历史,让殷商文化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让中国历史在之前的基础上往前倒退了数百年。
他找到中华5000年文明的铁证,却死在了28岁 「”中华上下有五千年文明……”这个现如今人尽皆知的道理,却曾被质疑:「”证据呢?”1936年之前,或许还没人能拿出「”实锤”的证明。直到1936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一个年仅25岁的博物馆助理在整理破碎陶片时,突然想到了老家的一个盗洞。他寻着这个线索,找到了被岁月掩埋的惊人真相。他竟以一己之力发现了良渚文化,把中华文明的起源推至5300年左右。今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些被
黄河大铁牛,世界桥梁史上的无价之宝 蒲津渡遗址,穿「”西装”的唐朝人看到这个标题,您一定感到惊讶:唐朝人怎么会穿「”西装”?那年月,有「”西装”吗?别急,有图有真相,请看下面这两张图。永济黄河大铁牛砾华/文图永济黄河大铁牛砾华/文图图中大铁牛,出土于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牵牛的这个铁人,头戴相公帽,双手握拳,身上穿的大翻领外衣,是不是与「”西装”有几分类似?传说,中国驻联合国前大使冀朝柱对此大感兴趣,说要拍几张照片去联合国派发,以此说
专家发现隋炀帝皇陵,墓中挖出一块黑铁,修复后成我国一级国宝 一座穷酸而又简陋的古墓,里面竟然葬着一个帝王,这实在让人不敢相信,而且墓中又没有能够直接证明其身份的陪葬品,所以考古专家们也没法一口咬定,这座古墓的墓主就是隋炀帝。
陕西这处遗址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发现遗存最丰富先周文化遗址 1960年以后,陕西省考古部门先后对遗址进行复查。碾子坡遗址遗横跨仰韶、先周、西周、东周等多个时期,其中以仰韶文化和先周文化遗存为主。在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存中,有21座房址;232座墓葬;1座铜器窖藏;177座灰坑、7座陶窑等等。碾子坡遗址成为我们研究泾河流域的重要发现。遗址中的先周文化遗存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鉴赏」武威磨嘴子6号墓汉简——最早的《仪礼》抄本 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据《汉书·艺文志》载,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礼记》等书,皆用古文抄写。这说明早在汉武帝时期,《礼记》已有抄本,而甘肃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出土的木简,则向世人展示了东汉初年所抄写的《仪礼》样本(如图)。当然,这七篇也都是《仪礼》的节抄而已,并不是《仪礼》的全部。但这个抄本的学术价值不可低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东汉初年的抄本《仪礼》,还使我们看到了汉代诵习经书的样式。
金朝的宝藏不知去向,专家赴阿城寻找,不料又发现一大秘密 2002年北京睿陵的发掘带来了大量的秘密。在其中发现的头骨是属于完颜阿骨打本人的吗?历史上金朝从辽朝和宋朝获得的巨大宝藏又去哪了呢?要解开这些谜团,就要回到完颜阿骨打的故乡——黑龙江阿城,毕竟这里是女真人发迹的地方。专家在这里又有哪些新发现呢?下面小编来为您揭秘!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如今充满了现代化气息,非常繁华。但是在北宋时期,这里只是一个女真人聚集的小村落。
浅析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之路:从良渚文化的消亡论起 而这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良渚文化。两年后,以良渚地名命名的良渚文化开始被世人所知晓。这些文物的发现,表明这一时期的良渚文化,已经有了极为发达的手工业体系。这两种猜测虽然归宿并不相同,但从其结果上来看,都代表着良渚文化在事实上的消亡和衰退。这样事关生死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良渚文化的消亡或者衰退。
1935年关中游子返回故乡,一路的见闻一路的感慨 1935年1月,有一位在南京读书的陕西学子返回阔别3年的故乡。这次关中之行,让他看到三年来关中的变化,也听闻了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对陕西时事时政的看法。原文载于《新秦先锋》1935年第2卷第1期他返回南京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将这次经历详细写了出来,发表在了当年的期刊之上。西安火车站1935年抵西安时,天色已晚,为时约在八时左右。西安1935年次晨黎明即起,散步马路,徐徐而前,藉观市面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