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

大明王朝:胡宗宪口口声声说不倒严,为什么最后却违背严嵩嘱托?

浙江的案子就这么结案,别说海瑞不服气,赵贞吉其实也不服气,可惜为了前途,他还得拼命干。不过相对于赵贞吉来讲,胡宗宪这里更是难……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3期:大明王朝:恩师跟天命的对决,胡宗宪为什么最后烧掉了严嵩的信?难道赵贞吉讲,这个人就是胡宗宪的儿子,是自己安排招待胡公子的?这是官家大忌,根本不用多解释,且又在这种时刻,赵贞吉岂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索性听从海瑞安排把胡公子送到胡宗宪大营。

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后台老板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在历史,胡宗宪是大奸臣严嵩的人,由于站位问题,一直被低估了。客观上来讲,明朝嘉靖中期,倭患猖獗,朝廷以胡宗宪担任抗倭总督后,才基本奠定了抗倭战争的胜局。不过由于胡宗宪依附权臣严嵩、赵文华,长期以来,对他的评价都是以贬居多。胡宗宪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胡宗宪也是如此。他在历史上最大的功劳便是抗倭。

能臣?奸臣?东南抗倭第一人胡宗宪的悲剧人生

说起明朝倭寇之患,我们头脑中肯定能闪现出戚继光、俞大猷这些抗倭名将,但是当时这些将领应该说还只是战场将领级别,而当时真正的东南抗倭前线统帅胡宗宪却鲜为人知。胡宗宪剧照基层历练的能臣胡宗宪出生世袭锦衣卫家族,26岁考中进士,随后在六部当中的刑部实习观政。在益都县任职的两年里,还不满三十岁的胡宗宪充分展示出能臣的资质。

大明王朝1566中为什么一贯摸透嘉靖心思的严嵩要揭发血经真相?

严嵩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对于这样的结果,内阁首辅严嵩只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为此,严党的核心成员鄢懋卿南下巡盐,成功的募集了300万两银子,当然还有另外200万两银子被严党私吞了。这件事情办成了以后,自然对嘉靖和朝廷有功,严党自肯定要找回场子,弥补在浙江改稻为桑的败局。为什么内阁首辅严嵩要特意为难他呢?原因便是严世蕃希望借着打击齐大柱,进而打击海瑞,然后再牵连到裕王等人身上。

为什么说“中国版纸牌屋”《大明王朝1566》不是历史剧

精彩绝伦的《大明王朝1566》更像一部政治心理片,作者把真实的历史人物重新排列组合,放入虚构而又合理的情节之中,增强了可信度和震撼力。>>阅读了刘和平的原著《大明王朝1566》,对照了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我心悦诚服。我觉得,刘和平在《大明王朝1566》中极力褒奖胡汝贞,可能有为其“翻案”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