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明王朝:海瑞想去严嵩老家当官,胡宗宪,你把自己看得过重了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4篇文章) 明嘉靖四十年,胡宗宪领导的抗倭将士,终于发起了对倭寇的决战,并一举消灭了全部进犯倭寇。 就像胡宗宪对戚继光讲的那样: 「 ”逐水草而居,应天时而动,这才是最大的理呀!” 最终顺应天理,胡宗宪烧掉了恩施严嵩的信件,也宣告了他跟严党的彻底告别。告病还乡之际,胡宗宪还有最后一件事没办,那就是去见海瑞,那么他跟海瑞的对话又展示了什么玄机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4期:大明王朝:胡宗宪为什么在告病还乡之前,偏点名要去淳安见海瑞? 一、 胡宗宪绕道来见海瑞,其实有好几个目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来道谢,因为胡公子的事道谢。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比如老师处分了一个学生,然后通知了家长,家长该怎么办? 如果家长没有任何反应,那么给老师的感觉就是不高兴了,是对老师行为的不满。这方面胡宗宪做得要到位一点,避免海瑞有过大的心理负担,直接到家里来感谢,感谢帮忙保住了名声。 海瑞听胡宗宪这么一说,果然很是感动: 「 ”我大明朝的大臣要都有部堂这般胸襟,中兴有望。” 海瑞说话还是相当的尖锐,提到了「 ”中兴”,意思就是说现在不兴呗? 不过胡宗宪关注的重点不在这个词上,而在于海瑞的夸奖,说到底,两个人都是爱名声的人,故相当的管用。也算是有来有往了,海瑞解释了自己抓胡公子的原因,胡宗宪解释了自己很欣慰,海瑞夸奖了胡部堂,胡部堂欣然接受了夸奖…… 胡宗宪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夸奖齐大柱,不知道胡宗宪是不是知道了严嵩给嘉靖帝讲要抓齐大柱的事。总感觉专门把齐大柱带到海瑞家,仅仅是为了感谢海瑞,并不是那么简单。 「 ”胡某的命就是他们救下的,这个谢,你得受了!” 胡宗宪先是卖好,两次对海瑞称谢,随后告诉他,齐大柱也对自己有恩。胡部堂是剿倭英雄,齐大柱又救过他的命,等于告诉海瑞,齐大柱绝没有通倭。 这也为后来的剧情做好了铺垫…… 二、 但胡宗宪除了专门来道谢之外,其实还有另外的目的,那就是问海瑞为什么要辞官? 海瑞并没有马上回答胡宗宪,而是打了个哑谜,就像当初他去胡部堂大营,胡部堂给他念诗一样: 「 ”部堂应该知道「 ”沧浪之水”?” 海瑞说出「 ”沧浪之水”,胡宗宪是明白他的意思的,只是并不赞同,所以一时心急,赶上病痛在身,躺了下去。 那么海瑞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 ”沧浪之水”,其实在海瑞辞官回家跟海母聊天时也讲过,原话是: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之前讲过,可以理解成,清水嘛,是用来洗冠缨的,浊水嘛,只配用来洗脚,表明海瑞当时的打算: 「 ”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这次当着胡宗宪的面又提沧浪之水,用意就更明显了,杨角风用白话文翻译就是: 我海瑞是清水,是清官,沧浪之水是浊水,我堂堂的清水怎么可以混在浊水中呢?现在大明朝的官场这么 ... ,我又不能同流合污,我还能怎么办? 关于这句话的理解,除了海瑞这么认为以外,其余人都不这么认为,这也显示了海瑞的与众不同。人们总是喜欢拿清水比喻清官,浊水比喻贪官,其实不管是清水还浊水,不是照样灌溉庄稼吗? 不是仍然是嘉靖帝的瓶中水吗? 三、 胡宗宪当然明白海瑞的意思,他讲道,所谓的「 ”沧浪之水”一说,是在特定时期的说法。当时是东周时期,七国争霸,天下并没有共主,这个国家浊了,才选择另一个清的国家。但是如今的大明朝,是大一统的国家,怎么能简单的用清水和浊水来形容呢? 「 ”古语云:「 ”圣人出,黄河清”。孔子也出了,孟子也出了,黄河清了吗?” 这句话说的很重,可以理解成,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世道并不是非清既浊,人也不是非好既坏,你动不动就讲自己是清官,动不动就要辞职不干,这是互相矛盾的。 这句话也是为了消除海瑞心中的最后芥蒂,不要人为的扣标签,不要以为标了「 ”严党”的标签,就都是坏人! 海瑞其实是懂了,他这几天何尝不是在挣扎,自己如果继续当官,甚至接受升官。就等于默许了朝廷对浙江案件的处理,就失去了他要追求真相,为民做主的初衷。而如果不接受当官,那就眼睁睁地看着淳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也失去了他为民做主的初衷。 这个难题就像《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如果戴上了紧箍儿,就不能爱紫霞,如果不戴上紧箍儿,就不能救紫霞,矛盾哦。 面对海瑞的疑问,胡宗宪解释了自己不让他辞官的最直接原因: 「 ”当然不是为了你,我也不说为了苍生百姓的大话,我是为了自己来劝你留下!” 意思是说,劝你留下,并不是因为这样对你是好事,也不是说对百姓是好事,而是对我胡宗宪来讲,是好事。 四、 这涉及到一个心理学问题,具体叫什么效应,我忘了。大体意思就是讲,如果给你讲大道理,讲普度众生,你可能理解不了,但是你面前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你能救,你往往就无法推卸了。 如果你海瑞辞职了,那么百姓会 ... 胡宗宪,毕竟你是在胡宗宪的任上辞的职。海瑞现在的名声就是海青天,海瑞以「 ”沧浪之水”为理由辞职,岂不是把胡宗宪也比喻成浊水了? 希望海瑞看在胡部堂就要病退了,不想末了了,还把自己名声搞坏了。 海瑞其实也不想辞职,有了胡宗宪这个理由,当然得就坡下驴,不过也有两个条件: 一是能不能帮忙给朝廷 ... ,免了淳安县百姓三年的赋税? 二是能不能把自己调到江西分宜去任知县? 第一个请求,胡宗宪答应了海瑞,但是第二个请求,他没有答应,为什么没有答应? 海瑞提出不想做曹州知州,胡宗宪理解的原因是,跟赵贞吉不合嘛。然后提出让海瑞去安徽自己的老家当父母官,这句话看出胡部堂的坦荡荡,如果自己有问题,是不敢叫海瑞去当官的。 而海瑞执意要去严嵩的老家当知县,说到底,就是不甘心失败,要去他老家查严嵩的根,目的还是倒严。 面对胡宗宪的疑惑,海瑞激了一句: 「 ”部堂是不是为难?” 胡宗宪立马脸色变了,合着说了半天,你海瑞还是不信我啊? 海瑞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除了自己本身的目的之外,此举还能向天下人证明胡宗宪不是严党的私人,是大明朝的人。 五、 面对胡宗宪的拒绝,海瑞啊,还是那个海刚峰,直接了当: 「 ”部堂还是念着严阁老的知遇之恩?” 这句话说出来,确实显得海瑞有点那啥啊,如果真念及知遇之恩,这场仗根本就不会打赢! 「 ”刚峰,你把自己看得过重了。” 胡宗宪确实有点恼火了,听说过海瑞比较刚,没想到这么刚!海瑞是个刚正之人,也敢说话,也敢抗上,可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如果不是嘉靖帝的圣旨,第一轮审案,海瑞就在劫难逃了,如果没有后面裕王等人为了倒严需要,海瑞最后一轮审案,也是在劫难逃了。并不是赵贞吉不能办他,而是形势导致他不能办,而且清流派的身份,也让他不能办。 但是,并不说明,胡宗宪也怕他,毕竟他已经无所顾忌了: 「 ”皇上要用的人谁也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人谁也保不了。” 这句话终于点题了,等于是明确告诉海瑞,不是我胡宗宪还念严嵩知遇之恩,而是现在的形势,不能这样做。 海瑞继续逼问胡宗宪,到底是保还不保? 「 ”我不做期满世人的事,也不做违心的事。” 不知道咋回事,我想到了爱狗人士的例子,海瑞的行为就类似于,既然你讲你不是爱狗人士,那么你现在把面前的狗宰了? 这不是绑架他人意愿吗? 胡宗宪告老还乡之际到淳安见海瑞,一方面是人才难得,一方面感谢他,同时也是警示他,大明朝,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水清水浊,而是造成水清水浊的源头,也就是嘉靖帝出了问题! 最终,胡宗宪离开了海瑞家,海瑞也没有获得胡宗宪的举荐,大明朝两大人物完成了交接。胡宗宪淡出了政坛,而海瑞的战斗,已经指向了皇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大明王朝:海瑞想去严嵩老家当官,胡宗宪,你把自己看得过重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大明王朝:压死沈一石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江南织造局名义买粮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作为国产历史剧的扛鼎之作,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值得细细让人推敲,而最为让人心疼的角色,愚以为莫过于沈一石。沈一石的悲剧结局其实在他出现的时候似乎就已经成为了定局。

  2. 他是大明王朝的幽灵,明成祖终生都在寻他,结果催生两大奇迹

    文:寇研(读史专栏作者)大明王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便将嫡长子继承原则写进了祖训,但在他死后一年不到,燕王朱棣便发动「”靖难之役”,讨伐朱元璋钦定的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四年后,朱棣成功取代侄子的帝君之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作为一位伟大的君主,朱棣一生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将帝国领域不断扩大,实现了万邦来朝的盛世。但在为自己伟业孜孜不倦奋斗的那些岁月里,终其一生,朱棣都马不停蹄干着另一件事:寻找朱允炆

  3.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4. 「 ”红丸”背后的残酷宫斗,造就「 ”一月天子”与大明王朝的悲剧结局

    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皇帝,正值壮年的他仅仅在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骤然崩逝,成为了「”一月天子”。他的去世除了那桩人尽皆知的「”红丸案”之外,还与从万历年间开始的党争与宫廷斗争密切相关,而这也让他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也就此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个「”悲剧式”的存在。(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常洛「”悲剧”的起始——他的父亲,万历皇帝朱翊钧。都说「”明朝皇帝多奇葩”,明神宗万历皇帝朱

  5. 海瑞称为海青天,这样的青天越少越好

    在历史上被称为「”青天”的大官,最出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包拯包青天,另一个就是海瑞海青天。昨天我们谈了明朝的俸禄到底有多低,低到不...根本不可能请得起师爷,也根本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小班底。但是海瑞真的是不...,不...活不下去怎么办呢?海瑞只有一个老佣人,在家里已经几十年了,所以这笔费用就省了。俸禄不够吃饭怎么办呢?海瑞就想办法在衙门后院,原来是种花草的,现在全部拔掉,又把边上的空地连起来,开始

  6. 嘉靖朝臣:夏言的前半生出彩,后半生糊涂,一步对、步步错的官途

    金碧辉煌的议政大殿,在皇帝以及诸位大学士眼中极为平常,甚至深感厌恶,但对于那些未曾见过世面,还在以此为目的挣扎的穷酸书生,则是梦寐以求的天堂。

  7. 大明王朝:上压下顶,赵贞吉就像风箱里的老鼠,看他如何破的招?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2期:大明王朝:赵贞吉太难了,面对浙江...案的结案,他该何去何从?实际上对于赵贞吉这样的官员,他嘴上越说不想干了,他越付诸行动往上爬。

  8. 历史上那些让人铭记的「 ”出头鸟”们

    我觉得一个国家总是需要有一些「”出头鸟”才行。「”枪打出头鸟”我觉得喜欢这句话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好鸟”,如果都不敢做出头鸟每个人都来做缩头乌龟,这个国家还有指望?所谓的枪打出头鸟更本就是一个懦夫的自我安慰!图片源于网络想起了一则故事,说的是抗战时候三个鬼子就能押送一千普通民众,我听到这个故事真的是感到很悲哀,一点中国人的血气都没有,或许就是因为这句枪打出头鸟让所有人都不敢反抗,都怕自己被枪打。戊

  9. 古人给上天的信,沦为君臣间的文字游戏,影响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青词是牛鼻子老道写给老天的奏章,由于道教以青色为尊,而朱色又是至阳之色,所以就用朱笔将文字写在青藤纸上,故称为青词。青词的文体比较特殊,由脑词、陈述、祈愿、誓诚等几部分构成,对格式和字数都有严格规定,和八股文有的一拼。到了宋代,很多皇帝都信奉道教,有了朝廷的支持,道教自然是格外流行,而青词创作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10. 鼠疫帝国:大明王朝的兴亡竟全靠病毒帮忙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鼠疫都是人类所遭遇过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无数先民因渺小而致命的病毒丧失,也有许多帝国因此遭到无可挽回的重创。在远东,鼠疫也是大明王朝得以建立的关键。至此,蒙元成为被鼠疫击垮的首个世界性帝国。当王保保等人在北方农牧交界地带组织部队,山西境内的鼠疫病情还在持续发作。晋北是明朝肺鼠疫的首个爆发区由于早年的北伐摧毁和立国后对的边境贸易管制,晋北地区成为了陆上走私严重的地方。

随机推荐

  1. 主打一成语

    主打一成语答案:一往无前解析:“往”字没有前面就是一个“主”字了。

  2. 经典笑话短信

    经典笑话短信1、什么是骄傲?朋友不解,葛优:经常是旁边的人撒著尿突然转过来大叫:我靠!比如这一毛钱的短信就是我送你的生日礼物。

  3. 梦见很多牛仔裤

    周公解梦梦见很多牛仔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很多牛仔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姚啓聖收復臺灣立大功,皇帝爲何還這麼恨他?

    姚啓聖,又名姚熙止,浙江人士,出生於1624,自幼熟讀詩書,強身健體。看過《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康熙身邊有三大名漢臣:姚啓聖,李光地,周培公。別人的官兒是越做越大,而姚啓聖的官兒是越做越小了。爲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爲他嘴巴太毒,跟官場上那些人處不到一塊兒。康熙皇帝本來就不喜歡姚啓聖,本來是想派周培公去福建收復臺灣的。但是周培公在寒冷的東北,身體日漸衰弱,留下一張地圖就死了,臨死前向皇帝推薦了姚啓聖

  5. 鳌掷鲸吞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áozhìjīngtūn【解释】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运会;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例子】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清宋荦《漫堂说诗》三【相关】百度“鳌掷鲸吞”

  6. 梦见手上有蛆

    周公解梦梦见手上有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手上有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百家姓全文_姓名测试

    《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

  8. 带有奶字的成语

    包含有“奶”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奶声奶气成语读音nǎishēngnǎiqì成语解释形容人说话声音轻柔或幼稚。

  9. 膏唇试舌造句_膏唇试舌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膏唇试舌gāochúnshìshé膏唇试舌的意思和解释: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膏唇试舌的出处《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膏唇试舌的例子膏唇试舌造句膏唇试舌造句相关成语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中都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个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结晶。

  10. 百年前李鸿章访美时,竟遇两个美国女人上门讨还14万两白银巨债

    在美国期间,不仅因为他的到来而诞生了一个奇怪的菜名,居然还有两个美国女人找上门来向他讨债。1903年,李鸿章访美七年后,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访美时,这些"李鸿章杂碎馆"还遍布美国东部城市,多达三四百家,几乎成为了中国餐馆的代名词,由此可见李鸿章访美的影响力之广大。李鸿章哪里料到自己出访美国竟然还能遇上上门讨债的,但他毕竟老谋深算,表现得很是冷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