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

第五节 汉文帝刘恒纳谏

文帝执政后,深知听取不同意见对处理朝廷事务的重要,于是,下诏命令群臣进谏。文帝还下诏,命令务必减轻徭役赋税,以便利百姓;罢废卫将军;太仆留下仅够朝廷用的马匹,其余马匹全部发给驿站用。文帝赞扬了他并且采纳了他的意见。文帝这才停止冒险。慎夫人恼怒,不愿就座;文帝也大怒,站起身来,返回宫中。文帝幡然醒悟,转怒为喜,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十分感谢袁盎,赐黄金五十斤以示奖赏。

2.当仁不让: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景帝专注于中央集权问题,诸侯国在这一问题上发动了一场战争,景帝着手成功解决了王国问题,稳固了皇权。景帝后悔莫及,终于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东越,被杀。首先参与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王外,其余六个皆被废掉。从此,诸侯王国虽仍存在,但诸侯王只能衣食王国的租税,不能过问政治,成为有爵位而无实权的贵族。至此,西汉王朝中央集权显著加强,国家统一的局面真正获得了巩固。

晁错削藩始末

再加上晁错辅佐景帝所实施的削藩之策,也直接威胁到吴王及其他诸侯的切身利益,他便找到了这个蛊惑人心的借口。《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此下所述晁错事,并见此传。晁错遂上《言兵事书》数千言,详细论述了解决匈奴之患,必须注意得地形、卒服习和器用利三事,文帝阅后大为称赏,赐书褒答。文帝多半采用,颇有成效,晁错遂擢任中大夫,一时名声大震。晁错屡参谋议,每有献纳,景

第七章 好事和坏事

好事和坏事,永远都是相对的。在一些人眼里的好事一桩,在另一些人的心中,肯定就是坏事一件。>>就算站在梁王刘武的角度立场上,刺杀袁盎,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只不过,从此之后,袁盎无论有什么样的建言建议,汉景帝通通不予理会。杀手也有杀手的职业道德。他到了袁盎的家乡,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走访袁盎的乡邻。>>也就是说,如此的做法,对梁王刘武来说,并非好事。

历史上的慎夫人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慎氏,邯郸人,生卒年、家世不详。由于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妾,在宫中常与皇后并起并坐,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中郎将袁盎见了,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他把袁盎的话告诉慎夫人,慎夫人也息怒,并赐给袁盎金五十斤。历史上的慎夫人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她在汉文帝之前已经病逝,随葬文帝霸陵,无子女。

诸侯不把皇上当回事,此人劝皇上削藩,却被腰斩!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汉朝的七国之乱,自汉高祖广封同姓王时就埋下了祸根。他把国家的土地封给自己的子侄,齐王治下七十余城,楚王治下四十余城,吴王治下五十余城。几乎占去了国家一半的地方。这还是刚开始,国力民众尚且未得到足够休养生息。何况另外还有功臣封地,公主汤沐邑……这样...

一代贤后窦漪房简介

一代贤后窦漪房简介  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是西汉时期的一代女政治家。出身贫寒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成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