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1.窦太皇太后与武帝之争:武帝失败

为此,在朝中,以窦太皇太后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反对集团,钳制了汉武帝的新政。这等于是取消窦太皇太后的特权,窦太皇太后大发雷霆,立刻让汉武帝废除新的政治措施,罢免丞相窦婴和太尉田鼢,关押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赵绾和王臧后来在狱中被逼至死。汉武帝的新政措施被迫中断了。此时政权基本上操纵在窦太皇太后手中,汉武帝无可奈何,只有等待时机。

3.政治上:推恩削藩,裁抑相劝

经过一番推恩削藩有举措,诸侯势力进一步衰弱,中央的集权统治得到加强,基本上解决了汉初以来长期未得到解决的诸侯王势力的问题。设置十三部刺史也是汉武帝时政治上强干弱枝的重要制度。朝廷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不过,刺史在地方查明官吏的不法事实后,自己不能擅自处理,只能上报御举中丞,请求上级处理。

5.维护专制权威和统治:杀郭解惩治布衣游侠

像专制制度下,怎样才能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和统治,不外乎杀一儆百。>>轵县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掾,出于对维护治安的需求,他决定把郭解提名迁徙到茂陵。郭解得知此事后,不惜花重金打通关节找到了,请卫青向武帝求情。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查他的罪行。主审官员向武帝报告案件审理过程,认为郭解无罪。武帝批准了公孙弘的建议,按大逆无道之罪诛杀了郭解全族。长此以往,肯定会给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6.外交上:开疆拓土,击匈奴通西域

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治理国家,不仅解除了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大一统的交流。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维护了汉朝边郡先进的农业生产,制止了匈奴贵族的野蛮掠夺和侵袭,使中国北部地区继续得到开发,边境得到安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7.经济上:调整政策,重用桑弘羊

至武帝时,最大的铁、盐商贾拥有的财富已达万金之多,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为此,汉武帝下令中央收回盐铁业经营权。为此,汉武帝下令将郡国豪强及资产在300万以上者,通通迁徙到茂陵。汉武帝选任一些酷吏,对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的豪强,予以严厉镇压。由于汉武帝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促进了全国政令统一,因此,在其在位期间,经济繁荣,西汉国力空前强大。

9.杀淮南王刘安:维系嫡系大宗的皇统

刘安大怒,将伍被的父母囚禁起来,关押了三个月。武帝命廷尉前去淮南国,逮捕太子刘迁。武帝接到奏报后便派宗正手持符节去审判淮南王,宗正还未行至淮南国,淮南王刘安已提前自刎而死。廷尉经审讯情况均属实,公卿大臣便请求逮捕审讯衡山王。武帝便派遣中尉司马安、大行令李息赴衡山国就地查问衡山王刘赐,刘赐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巩固和维系嫡系大宗的皇统和他本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8.后、妃之争:卫子夫受宠,陈皇后遭废

>>因陈皇后之故,卫子夫入宫一年多都没有得到武帝宠幸。>>汉武帝除打理朝政游猎读书外,几乎都住在卫子夫这里,再不去陈皇后那儿。甚至有时他去游猎,都要带着卫子夫,这事让陈皇后十分恼火。看着卫子夫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陈皇后妒火中烧,她要除掉卫子夫。武帝得知后,怒不可遏,下令查处此事。>>阿娇被废以后,卫子夫日益受宠,一连为武帝生了三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

10.平巫蛊之乱:铲除卫氏集团

巫蛊之祸是一场政治清洗的开始,这是由外戚的权力斗争,以及武帝自身的迷信鬼神、过度猜忌所造成的,其结果是外戚势力受到了彻底打击。终于让佞臣江充通过巫蛊事件,诬陷刘据阴谋叛乱,使武帝和太子发生了父子相残的悲剧。巫蛊之狱从京师波及到各地,因卷入此案被杀的官绅百姓前后达数万人。七月壬午日,刘据假托诏命,逮捕了江充,韩说不肯就范,被当场杀死。

1.平叛乱:平燕、齐谋逆,挫败伪戾太子

刘旦就此大做文章,怀疑弗陵不是武帝的儿子。青州刺史隽不疑接到告发后,迅速逮捕刘泽,将其诱杀。就这样,一场政治危机算是解除了,政治局势暂归平静。“巫蛊之祸”就发生在8年前,当时戾太子36岁,容貌不可能全被遗忘。其亲族大臣被诛杀殆尽,戾太子虽传言自经,终归下落不明,疑惑始终困扰着朝野。>>京兆尹隽不疑赶到后,不由分说即逮捕这名自称为是卫太子的人。隽不疑凭自己的果断解除了一场政治危机。

3.元凤政变:权利之争,霍光得胜

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权臣,自认为在武帝时期制定盐铁专营,有功于国,昭帝即位后,桑弘羊公事私事俱受霍光限制,不甘居霍光之下,为此对霍光甚为怨恨。这样一来,霍光便成为四方实力共同打击的目标。上官桀和桑弘羊则出面劝昭帝罢免霍光。昭帝看过奏折之后,不同意发布罢免霍光的诏书而且态度很坚决。霍光由此得以尽忠。因为这起未遂政变发生在元凤元年,所以史称“元凤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