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的根源晋献公,宠幸骊姬,大肆屠 ... 宗族和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那么曾经的春秋霸主晋国为什么会一分为三呢?
《资治通鉴》——那些你需要品读的古人智慧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出自《资治通鉴·宋纪》。择取别人的长处,然后去学习,这样就会将自己
初唐直臣王义方:海南教育第一人 前言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先主因为觉得侍御史张元达能整肃奸人,给他改名张义方,因为他想到了唐高宗年间的王义方。但是,唐高宗和王义方的君臣缘分,一点也不像唐太宗和魏征那样美妙。
单纯的「 ”以步克骑”从来都是谎言 虽然在战争史上,「”以步制骑”是个常被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完全的「”以步克骑”在中外古代历史上却几乎没有出现过。因为在冷兵器条件下,纵然武装到了牙齿的步兵,面对拥有绝对机动力优势的骑兵,也只能是困守原地,被动的防守反攻,而骑兵却拥有绝对的战略战术主动。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很多似乎可以「”以步制骑”的战斗方式,例如刘寄奴的却月阵,大唐的陌刀队,宋朝的重装步兵配合「”强弓劲弩”,汉朝的武刚车阵等等。看上去骑
为何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原来他把一手烂牌打活了 春秋战国的历史,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奴隶制即将土崩瓦解的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但社会大动荡亦不可避免,随着而来的是战争不断。此时,被周王室分封用来拱卫王室的诸侯,纷纷各自为政,相互倾轧,如何生存和图强,就成为了各个诸侯国要思考的当务之急。三家分晋后魏氏面临的僵局。魏斯横空出世而始称诸侯。
为何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和王昭君嫁儿子名垂千古,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前者是为了个人的私欲,后者则是为了大汉与匈奴之间的数十年和平相处。一个自私,一个伟大,自然是一个遗臭万年,另外一个名垂青史了。曹丕纳庶母入宫魏文帝曹丕,总体而言,还是一个相对贤明、有理想的君主。
异族还是正统?从李存勖 ... 叔平乱来看,沙陀与唐室的最后一次融合 晋王李存勖即位时比较年轻而这股潜流的策划者,竟是不久前还竭力宣称要辅佐新王的李存勖叔父——李克宁,时任管内蕃汉马步都知兵马使,也是此时河东军府军权的实际控制人。河东军府的危机:一、潞州危在旦夕,河东未来局面堪忧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一定是满怀忧虑的,因为此刻整个河东府正处在巨大的...危机之中,河东的屏藩重镇——潞州城,此时已经被后梁军队围困将近一年了。
只见中国公主和亲番邦,为何不见外国公主和亲中国? 后突厥汗国的可汗阿史那.骨笃禄病死了,他的儿子还年幼,他的弟弟默啜自立为可汗。默啜可汗的位置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还屡次兴兵骚扰中国。当时的中国,是则天大圣皇帝武曌当朝的周朝。武则天也不含糊,派行军大总管薛怀义领兵讨伐默啜。此君爵封梁国公,后来又爵封鄂国公。薛怀义率领二十万大军,向突厥发起了进攻。默啜见周军来势汹汹,采取了不战而逃的策略。武则天大喜,加封默啜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三国归晋,其实是司马家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 历史是残酷的,也是无奈的,可能司马家没有想到,在他们到达顶点的时候,也是他们走向衰亡的时候。有人说司马家把握住了历史的局势,从而篡夺的政权。其实不然,说是司马家选择了历史,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司马家,从一开始司马家就是被动的。此时司马懿想要回头却已经晚了,他的生命、荣耀与宗族已经和曹魏这辆战车紧紧绑在了一起,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