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 ”北洋三杰”之一冯国璋60岁因病逝世,留下6个子,现状如何?

1859年1月7日冯国璋出生于河北西诗经村里,冯家是村里有名的大户人家之一,家境富裕,拥有土地三百多亩。他的父亲因为科举落榜而精神失常,之后又遭遇了自然灾害使得冯家逐渐衰落。冯家衰落之后,因为家境艰难他便放弃了学业只身一人前去投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入伍当兵后的他,因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而获得了统领的信赖。后来在推荐之下,他进入了天津武备学堂学习,以各科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总学办和德国教官的赏识。

他曾帮助袁世凯称帝,几次帮助孙中山,晚年又秘密加入 ...

就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前一天(1931年9月17日),一个民国初年的显赫人物去世,这就是「”末代帝师”杨度。杨度,湖南湘潭县人,早年曾留学日本。与梁启超为好友,曾在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之后,作《湖南少年歌》以和,并发表于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其中有「”若道中...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等语,成为一时名言。青年杨度从清末开始,杨度便极力鼓吹君主立...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

史上最可惜的2位皇帝,本可统一天下,却早死成全了别人的帝业

但纵观历史,有两个皇帝是最让人感到惋惜的,如果再给他们十年时间,以他们的才能是可以统一天下的。为了垄断朝政,宇文护立17岁的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吸取了两个哥哥惨遭毒手的教训,再加上宇文护的势力强大,此时与之争锋,只会重蹈覆辙。统一江南的北宋疆域北周武帝和后周世宗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生前都励精图治,使国家强大,如果不是早死,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

大量史料证实,历史上缅北一带就是中国的藩属

公元69年一千九百四十五年前,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起重要的政治事件,当时的西南蛮夷王国一哀牢王国归顺了东汉王朝。在其影响下,众多的大小蛮夷部落、王国相继内附,并向东汉朝廷进献朝贡,致使中国的势力范围或属地向西南扩展到了现今的大半个缅甸,而且这一基本格局也大体延续到了清朝。

如果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而是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几何?

扶苏如果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八成以上。蒙恬是秦国军方的代表人物,而蒙恬明显是支持扶苏继位的。只要蒙恬大军有20万南下,则秦始皇已死的事实必能被扶苏和蒙恬知道,那么矫诏的事完全可以被查清。而秦国全国各地的驻军必定尊扶苏之命行事。一是率军与扶苏一战,其结果是扶苏必胜;二是直接抛弃胡亥,转而投靠扶苏。两种结果都是扶苏必胜!

狂放不羁的晚清学者王闿运,他的至高理想竟然是「 ”帝王之学”?

在晚清湖湘军政人才勃兴的时代大环境里,王闿运因严守母命,既不从政,也不领军,更不做幕僚,他选择以「”民间独立学者”身份,穿梭于稠人广众之中,人生影迹也因此显得落拓不羁,格外别致。王闿运本名王开运。35岁那年,他发现与衡阳县令同名,遂改用今名王闿运。1857年,24岁的王闿运参加湖南乡试,高中湖南第五名举人。试文一时轰动湖南,情景跟他出生那年左宗棠「”一张考卷引发的喧哗”颇为相似。38岁那年,王最后

孙中山和蒋介石都喜欢把这副对联赠送同志,对联的作者是谁呢?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这副对联曾多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下,被孙中山和蒋介石赠送给党内同志和部下,如:孙中山孙中山赠黄兴。1914年,孙中山在总结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党内「”意见分歧,步骤凌乱”,「”未尝以统一号令,服从党魁为条件”。因此,孙中山决定建立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绝对服从「”党魁”个人,并要在誓约上加盖指模,黄兴对此表示反对。但是

室韦~蒙古属于中国史,这与其先征服俄罗斯,还是先征服宋朝无关

关于蒙古人在13世纪征服亚欧大陆,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的一段话流传甚广: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罗巴洲,是「”我们”最豪华奢侈的时期。到二十五岁,才晓得所说的这「”我们”最豪华奢侈的时期,实际上是蒙古族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人。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