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国瓷器的源头:从德清窑原始瓷说起 追寻中国瓷器的源头:从德清窑原始瓷说起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为其它同期瓷窑少见。青瓷胎一般呈深浅不一的灰色或紫红色。青瓷釉色有青绿、青黄、和豆青色,釉色较深,有较好的光泽。
[网上展馆] 宋代黑釉展 异彩流光乌泥建-浅谈宋代建阳窑黑釉瓷·刘欣欣建阳窑又称建窑,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民办窑场,窑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等地。由于黑釉茶盏为斗茶的最佳器具,故黑釉盏的烧制盛极一时,从而促进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普遍发展,以至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瓷窑,包括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名窑均有烧制黑釉瓷,其中建窑生产的黑釉盏最为著名。
[网上展馆] 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瓷赏析 [网上展馆]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瓷赏析北宋钧窑玫瑰蓝釉葵花形花盆北宋钧窑天青釉带托瓷盏北宋钧窑板沿洗口径18.7cm元钧窑紫斑梅瓶高37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7厘米。元钧窑月白釉红斑大碗高8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8.5厘米。“夕阳紫翠忽成岚”,体现出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专家点评] 南宋官窑系青釉牛头瓶 [专家点评]南宋官窑系青釉牛头瓶南宋龙泉窑青釉牛头瓶(底足)南宋龙泉窑青釉牛头瓶(修胎)南宋龙泉窑青釉牛头瓶(冰片纹)这件琵琶尊通高14厘米,其特征是:墨胎,薄胎厚釉,釉面半透明,内外满釉。在烧成温度低部分,圈足露胎处呈黄褐色,相应器身釉色呈青黄色并开细密的冰裂纹,器内满釉,釉色及开片如器外表。初步判断该器窑口存在两个可能:其一,它是龙泉窑仿南宋官窑器;第二,可能它就是郊坛下官窑器。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酱色釉收口钵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底足)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俯视)北宋定窑酱色釉收口钵(足)这是一件北宋定窑烧制的酱色釉收口钵,高7.2厘米,口径19.2厘米,钵腹壁呈45度角斜着向上伸展,至口沿约1.2厘米处陡然垂直朝上并微微内收。全钵上下无任何纹饰,满施莹亮匀净的酱色釉,口沿一线因垂釉而成浅姜黄色。定窑烧制的酱色釉器物,人们常称之为“酱定”“紫定”或者“柿定”,皆是依“色”命“名”。
[专家点评] 元代 钧窑镂空座瓶 [专家点评]元代钧窑镂空座瓶这件元代钧窑座瓶高58.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8厘米。其形硕大雄浑,是元代钧窑产品中的精华。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属于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而变化。在北宋晚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元代钧窑产品有瓶、盘、碗、盆、尊等品种,以民间日用品为主,亦仿造古器造型。此件镂空座瓶于1970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
[专家点评] 清 景德镇窑祭蓝釉天球瓶 [专家点评]清景德镇窑祭蓝釉天球瓶这件清祭蓝釉天球瓶,高48厘米,腹径35厘米。通体施霁蓝釉,内施白釉,无款,内底施白釉。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者首推宣德一朝。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
古陶瓷鉴定要诀 下 古陶瓷鉴定要诀下陈万里先生和《中国的磁器》所提出的看法,是新的提法,他们不同意清代文献关于钧窑始于宋制的看法。这种新的意见,对国内外陶瓷研究者有一定的影响。钧窑的胎和釉宋代钧窑的器物属于瓷质胎,经高温煅烧而成,以灰色胎为主。钧釉,属于我国传统的青瓷体系,它的主要设色剂为氧化亚铁。经高温还原而成。到目前发现仅有“奉华”、“省符”和从“一”至“十”的汉字号码。
福建陶瓷 第五章 上 福建陶瓷第五章上闽国的豪华与气派从唐末天祐三年朱温灭唐到宋初建隆以前,中国分裂为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福建陶瓷手工业,承前启后,其主要窑场,集中于闽郡,取得了高度的成就。闽国政权在拓展福州城的同时,大兴土木建造宫署御苑和寺院宫观。
四川遂宁窖藏出土的瓷器 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瓷器,其年代主要为南宋时期,釉色以粉青居多,器物釉质滋润匀净,从整体来看,器物釉色烧成比较稳定,绝大多数器物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粉青色。遂宁窖藏出土的龙泉窑荷叶盖罐是宋瓷中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荷叶形盖罐,它使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这种器形已经出现,以此为标准器进行排比,或许我们还能划分出宋代的荷叶形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