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等待明天

善达多抵达时,发觉身在一片忙碌之中。佛陀答应与他的大弟子磋商后,会在数日内给他答覆。几天后,善达多造访竹林精舍时接获喜讯,知道佛陀己决定应他的邀请到憍萨罗一行。善达多作礼之后,便坦白表明来意,欲向太子购买这个园林以供佛陀作道场所用。

知错能改的村长

知错能改的村长有句话说「心净则土净」。一念心平静,就是心灵的清净,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心,但是凡夫往往犯了错而不自知,甚至自以为是而产生了偏差的言行。人与人之间相处是否能和睦,只在于观念的问题,如果自己能谨慎,常常用心自我关照、警惕,习气就容易调伏。我们应该要提起勇气,知道错了,就要及时改过,而且要发挥毅力,恒持改过的决心,内心就不会被外境所转,也不会常常发脾气。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当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佛陀劝了车匿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佛陀入灭后,比丘们依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对车匿施行“梵罚”。经由阿难的指点,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灭除了常见和断见,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所以,大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佛陀劝孝的偈语

佛陀劝孝的偈语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年老的婆罗门也手持枴杖,挨家挨户的乞食。佛陀告诉婆罗门:“我现在要为你说一首偈语,你能受持读诵,并且返回婆罗门众中为儿子们宣说吗?”佛陀便为他宣说偈语:生子太欢喜,为之聚财宝,各为娶妻子,而便驱弃我。婆罗门万分感激佛陀的恩德,尊奉佛陀为老师,并供养佛陀上好衣服。

比丘尼发恶誓堕饿鬼

比丘尼发恶誓堕饿鬼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佛陀慈悲为阿难尊者及在座比丘宣说法音,令大众精勤修习,守护身口意三业,超越生死苦海。一日,此比丘尼举止不慎,稍有违犯戒律,因而遭到众比丘尼驱出寺院。因为这个恶誓,此比丘尼命终之后,堕于饿鬼道,且双目全盲,受尽无量痛苦。当时的这位比丘尼即是阿难今日所见的饿鬼,由于过去所造的恶业,所以感得这种苦报。

达摩难陀法师:为什么要多做善事

为什么要多做善事人应该作种种善事,如同众多花朵可以...很多的花圈(注)。最后,这八位长者认为她没有犯错。她公公因此答应她所有的要求。第二天,佛陀和众多比丘就被邀请前来接受供养。阿难尊者当时负责保管所有信徒遗留下来的东西。但阿难尊者不接受她的好意,她便决定义卖这件外套,把所得的款项捐献出来。佛陀最后结论道:“毗舍佉在前世强烈渴望做善事,并且确实完成很多善业。就像花艺专家利用一大片的花来...很多的花圈。”

妙善公主是南阳姑娘,生于楚都丹阳城,长于南阳龙王沟

妙善公主是南阳姑娘,生于楚都丹阳城,长于南阳龙王沟相传两千多年前,虚空法界佛国乐土的慈航大士,观见东土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众生都在无量苦中苦苦挣扎,慈航大士大慈大悲,决定下凡人间度化东土众生。尹妈连夜怀抱妙善公主,携带两岁的儿子尹哥逃离京都,回到南阳龙王沟尹家村老家。妙善虽贵为公主,却生长在南阳北郊的山野乡村,虽布衣粗食,却在尹妈夫妻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并令尹哥护送妙善师徒一起返回楚都丹阳城。

一句戏言堕五百世猴身

一句戏言堕五百世猴身证严法师有时候一句戏言、玩笑话语,也是会造下不可收拾的因果。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这群修水行的外道者,在溪边的树林中看到一群弥猴在水边戏水、在林中跳跃,他们心中想著:“人与畜生究竟造了什么业,而生为人、生为畜生?”这些修水行的外道者立即离开溪边,来到佛陀的面前,起了恭敬心,也生出疑惑之念,他们就提出刚才互相议论的问题来请教佛陀。

佛陀开示法门无高下 对症下药

佛陀开示法门无高下对症下药佛陀开示的各种修行...,没有高下,只要与你契机就好。对症、能治愈疾病的药,就是最好的药。天色将晚,佛陀决定就在树林中过夜。侍者阿难第一个反对。理由是这里没有水源,比丘们无法洗涤一天的征尘,更不能解除口干舌燥的焦渴。佛陀不再说什么,而是拿出瓦钵,让阿难去舀一钵水回来。阿难刚想表示异议,佛陀摆摆手,催他快去。阿难捧着钵走了半截,又折了回来。

花饰比丘的因缘

花饰比丘的因缘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为众人所嘱目的花饰比丘,毫不迟疑地取下耳畔庄严的花朵,然而,不论他取下多少次,耳朵上又立刻出现一朵更芬芳的新花,众人不禁咄咄称奇。请慈悲开示花饰比丘的本末因缘,令大众解开心中的疑惑!花饰比丘因前世听闻佛法,生欢喜心,至诚供花献佛,故能于九十一劫内远离恶道,得享人天福报,后亦出家修行,得道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