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真正的“吉祥物”“平安符”不须远求

运用六波罗密提升生命价值上人引述《法句譬喻经》故事,教众认知世间真正的吉祥宝物,就在人人心中。尼犍梵志回答,世界各国都有吉祥物,举凡金、银、琥珀、珍珠、玛瑙等,都是世间人所执着、认定的吉祥物。

佛陀僧团论苦的根源

生活许多苦恼烦恼一切人事物佛陀在世时,他的僧团时时都有一千多人,当然人多根机也就不齐,有人智慧很高,对于佛陀所说的教法一闻即悟;对苦境能淡然以对,对乐境也不会动心,因而可以一心向道。但是,僧团里也有根机比较愚钝的人,对于这些人,佛陀虽然苦口婆心教导,他们也一听再听,烦恼却还是不断地产生。有天,佛陀经过一群比丘身边时,听到他们每个人都在谈论苦,因为感受到种种的苦恼,才发心出家修道。

凭一只死鼠致富的乞儿

当时,有另一位乞儿经过,听闻道理后用心思索体会,慎重地埋葬死鼠,随后将在垃圾堆中翻找以及乞讨来的物品用心洗净、整理后变卖。

痛苦跟烦恼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放不下有个叫面子的东西

释迦族的长老和王子们拒绝向优婆离礼拜,因为按照印度当时的等级制度身份只差是非常的严格的,而且身份尊贵的释迦族长老和王子们身份更是异常尊贵,只礼拜当时的净饭王。现在要礼拜奴隶身份的优婆离,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释迦族的长老和王子们因为觉得礼拜一个奴隶是异常的耻辱。其实这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自己给的,因为我们有些东西没有放下--那就是自尊。

供养佛陀的发霉玉米团

佛陀曾说过,功德最大的布施是发自内心最欢喜、最虔诚的布施。供佛意愿强烈亲手揉玉米团佛世时代有一则故事,当时佛陀带着一群比丘住在王舍城,那时印度有很多宗教,而且社会上普遍存有一种观念。

谁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说:“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就是佛法。”

佛陀对须达长者生病的开示

佛陀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已证得须陀洹果的须达长者,他的朋友好施不信佛法也不信医生,生了重病瘫卧在床,亲友们劝他赶紧就医,他却执意不肯,还告诉亲友:“我唯一的信仰就是日月神君,就算到死都不会改变!”终于,好施长者同意了须达长者的建议。佛陀慈悲地关怀长者的病情,询问他信奉什么神明及如何医治疾病?

福报不敌因果,解脱因果才是生命唯一能够追求的正道

佛陀教授我们的,是解脱业力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而不是改变因果相续的现象。佛陀的亲弟弟阿难,贪恋人世间的福报修行,佛陀给他展现未来,福报享受完继续堕入地狱受苦,偿还业障,福报不敌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解脱因果,才是生命唯一能够追求的正道。佛陀以手按着难陀的头,佛力加持,顷刻醒来,仍然是在自己花园中的庭院里。难陀把家里的事,稍作安排,得到妻子的同意,发起出离心,跟随佛陀修行去了。

大德故事:佛祖显灵劝其精进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长安慈恩寺里埋头译述,发誓要把蕴含至大至深智慧的佛法传遍中土。窥基由贵族公子削发为僧,在当时非常轰动。相传他开始死活不肯出家,除非玄奘答应他三件事。据说玄奘想先把窥基领进佛门。过了几年,他奉诏跟从玄奘翻译佛典。窥基又恼又惊,一下子把剑插入腹部。窥基这么一悟,从此在佛法上勇猛精进。过了不久,窥基就逝世了。

大德故事:佛陀波利与《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陀波利求见唐高宗李治,告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不可思议。并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梵文原本交给了唐高宗,请高宗准其翻译成汉文利益众生。随后又赏赐给佛陀波利上等的丝绢三十匹,以此表彰佛陀波利传经的功劳。佛陀波利便在西明寺与顺贞法师并和寺中诸大德共同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至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此前后所翻译的两个版本并肩流行于唐代。以上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最初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