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原本可以住世一劫 于是就告诉阿难,修了四神足的人,可以住世一劫的时间,有这个能力,长期住世不灭。佛陀告诉阿难说:“正如你所说的,我三个月后就要入涅槃了。所以,我刚才问你:‘如果有得四神足的人,能够住世一劫的时间,而我现在已经非常好地修成了四神足,那么还能住世多长时间呢?’我这样问了三遍,而你却不回答我。在你离开后,魔王波旬来劝我,说我应该入涅槃了,我已经答应了他。”
明贤法师:世尊成道回国弘法同族六人先后出家 释迦族人受佛教化,纷纷出家进入僧团。释尊成道后,曾派目犍连尊者劝耶输陀罗割舍母子恩爱,让罗睺罗尊者出家修习佛法,但耶输陀罗始终不愿舍弃爱执。于是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出家受戒,成为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提婆达多因此堕入无间地狱,但是因为临终一念忏悔,称念佛陀,而被释尊授记于未来成就辟支佛果位。
法门寺地宫——佛骨舍利再世之谜 此书是以法门寺地宫的重现为故事延展的舞台,一幕幕的叙述环绕在佛指舍利和其它地宫古物身上的历史故事与传说。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文中,陆秀华居士将与读者们分享本书有关佛指舍利部分的精华内容。法门寺为关中塔庙之祖,也是唐代安放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四大名寺之一。唐禧宗把佛指舍利送还法门寺地宫,并布施大量宫廷器物供养。
佛陀说孝顺父母的三个等级 郁多罗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尤其他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早已为邻里所称道。佛陀说到这里,看看郁多罗,又说:“不过,孝顺父母可以分为三等。”郁多罗顶礼佛陀说:“佛陀!我知道了,光是饮食的奉养是不够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以期做到上等的大孝。”身为佛弟子更应该孝顺父母,孝亲实乃学佛的第一步。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接着拿起块肉说:“我以此肉作菜。请。”山贼为之一惊,只是有言在先,只好放过所有的人。
... 谤佛是何因,无数劫前造 ... 业 过了一段时间,这群外教徒怕孙陀利无法再伪装下去,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孙陀利...死。然后又传出谣言说——僧团的人因怀恨而...死孙陀利!国王听到消息即传令将辟支佛抓起来,甚至处以...。
佛陀对讨债欠债的开示 一行人威仪严整,众人无不投以钦仰赞赏的目光;然而才刚刚转入一条小巷,情势马上有了戏剧性的变化──「此路不通!」一名其貌不扬的婆罗门伸出手指在沙地上画出一道凹线,瞪大眼睛直勾勾地望向佛陀。「不要!我不收!」婆罗门非常固执,毫不妥协;没有谁了解他究竟葫芦里卖些什么药。「如果是你的话,就姑且收下吧。」婆罗门点了点头,接过金子,满意地走了。
佛陀讲故事:感恩才是人生 "佛陀就欢喜赞汉说:"善哉善哉!"有一天,佛陀又在讲经。佛陀见到他来了,竟然就对大众说:"我们今天请一位老修行来讲讲他的感恩三昧。"于是佛陀就把他请上台,请他讲述他感恩的故事。"佛法只讲报恩,不讲报怨,他人若对自己有恩惠,要时时想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原名叫悉达多太子,在太子降生后不久,一位当时负有盛名的预言家阿私陀仙人,来谒见净饭王,说要为太子占相。净饭王劝慰了半天,才带他一同回去,净饭王想到了阿私陀仙人的预言,深怕太子厌世出家,便为他纳释种婆罗门摩诃那摩之女耶输陀罗为妃。这时净饭王已知道太子出家的事情,他无限悲哀。他觉得太子绝世英材而遁世出家,感到深为惋惜,力劝太子还俗,并愿以王位相让。
慈悲就是一种最大的神通 记得敏公上师曾经说过:“慈悲就是一种最大的神通”,当时有点不解。慈爱不单只是属于十波罗蜜之一,同时它也是四十种止禅之一,能够令到禅修者证得禅那与神通。因此菩萨与古代大德皆以非常深且强的定力来修慈,直到证得禅那与神通。当时有一位犯了罪的大臣被国王驱逐出境。当时有一位名为罗加的马罗王子,他是阿难尊者还未出家前的朋友。其时阿难尊者就告诉罗加说能这么做是一个难得的机缘,因为那僧团是以佛陀为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