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耆婆的故事:过度逸乐迷失本心 耆婆往生之后,有一次,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有位弟子生了病,医生束手无策,目犍连于是动用神通,上至忉利天想问耆婆有无救治之法。这时,耆婆的车乘也到了,然而,却只见耆婆向目犍连一举手表示招呼,连车也没停,径直经过目犍连。比起因过度逸乐迷失本心的天人,比起受着无量苦而提不起心力的三恶道众生,这是生而为人才能独享的啊!
佛为什么不帮你,很多人都错了 佛祖叫乞丐的灵魂出来,乞丐的灵魂向信徒大声哀嚎,说:“我只请你给我一点牲礼,让我填饱肚子,你都不肯,连这一点施舍之心都没有,佛祖为什么要帮助你?不过佛祖呀!你也真是残忍,宁可眼睁睁的看我饿死,也不肯赐一点东西给我吃,难道你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吗?”
肥胖的人在佛家看来是有何因果,又应如何减肥呢 波斯匿王身体肥胖得需旁人扶持才能步下銮驾走动,至于礼拜佛陀,则根本无法做到。第一是数食──整天进食不断,吃了很多餐。再来是──喜眠,睡眠多时,好闲懒动……这些都是使他发胖的原因。于是,他在佛前发愿改过──现在开始要用心关怀自己的生死大事及国民国事,要培养温柔的态度,以宽心待人;也要节制睡眠时间,控制饮食。
鹿头梵志得度因缘 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如同其他随佛出家的行者,剃除鬚髮,披叁法衣,修行梵行,生死已尽,所作已办,不再受胎,鹿头梵志也是如此,以大信心用功不懈,即成阿罗汉道。然而即便如鹿头梵志这样的异人,穷尽其智力,仍然无法识知阿罗汉的去处。
佛陀开示“世间四事不能长久” 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第一,“有常者必无常”。不管多么年轻、强壮的身体,总有死亡的时候;即使再长寿,也终归一死。人不论谁,从生下来,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时刻在他旁边威胁着。佛陀因此说了四句偈: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必死。这位婆罗门恭闻佛陀为他开示这些偈语,心便开解,而作比丘,深观无常,终于证阿罗汉。
佛陀的故事:真正的贱民 当佛陀一到,婆罗门立刻阻止佛陀:「你不要走过来!你这个贱民!不要走近我的家门。」佛陀虽然受到羞辱,仍然慈悲的问婆罗门:「你知道什么叫贱民?什么是贱民法吗?」婆罗门答道:「我不知道什么叫贱民,也不知道贱民法。沙门瞿昙!你知道贱民、贱民法吗?」佛陀说:「我非常熟悉贱民、贱民法。」这时,婆罗门立即放下事火的供具,很快的在屋内铺好床座,恭敬地请佛陀入座,并请求佛陀为他说贱民与贱民法。
人有五事最可肥胖 但是波斯匿王钦敬佛陀博学广识,一日严驾城外精舍,向佛诉说身体发胖后的种种苦楚,请教如何减肥之法。佛陀开示波斯匿王治疗肥胖,养身养心的至理名言,对时下患有营养过剩,但是却心智贫乏的大众,有如震聋发瞶的良药。
拒绝少女的求婚 荒凉的乡野,村庄也是疏疏落落的,阿那律投宿的这一家,院落很大,可是意料之外的,这一天,这一家没有人,只有一个年轻的少女在家。阿那律住下来不久之后,有一位年长的过路老人,也来借宿,可是少女拒绝他,对于年老的人这么没有礼貌,没有同情,阿那律心中有些奇怪。阿那律只得把双目紧紧的闭起来,不理睬她,使她羞愧而退。
富者儿子为求财而学佛却证得正果 给孤独长者的儿子为了十两黄金的缘故,可说是“万缘放下,一念提起”,很专心的将佛陀所开示的听得仔仔细细,一字不漏,终于,卡拉豁然有悟,证入初果。翌日,佛陀率领比丘们到长者家接受供养,卡拉也在行列之中,长者看到自己的儿子,不知他已证入预流初果,只觉得“我儿今天看起来容光焕发,光鲜耀目。”四果阿罗汉,译为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南传佛教的最高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