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重视的是依止法 佛陀最重视的是依止法2009年的浴佛节,法鼓山东初禅寺当天由仁俊长老开示,并接受中西方众小菩萨的供养。佛陀最重视的是要众生用好的...来修行――依止法。好比医生为病人开治病的药,若患者依嘱服药,病得除癒,但病人若不吃药,病情就好不了。仁俊长老提醒大众,藉浴佛来反省净浴自己的六根,转造种种烦恼的六根为清净,广行六度,广度六道众生,并要自济其力、自净其意,依法奉行,懂得自救,才能救人。
父子道缘 兄弟俩感情很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若是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幼弟,哥哥则会顶嘴说道:「你看你多偏心,专疼小儿子。」父亲只好转而教导弟弟要尊重长兄,没想到弟弟瞋心大起:「你不明是非,是哥哥霸道,有错在先。」就这样,哥哥怪弟弟不懂事,弟弟怨哥哥不讲理,两人让父亲伤透脑筋、也伤透心。回到家後,两兄弟至诚地向父亲忏悔,并且说出自己得道的因缘,年老的父亲听了之後,欢喜不已,心中的担子终於可以卸下。
涂香天女 遥见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具足,尊胜殊特、超出世间一切的佛陀,坐在路旁静静磨香的市井女子好生向往。往生不久,这名平凡的市井女子,就化生为忉利天上一名体香幽远的天女。在诸多天人聚集於善法堂时,帝释垂询这名天女:您从前修了何等福报?身香微妙不可思议;光明胜熔铸黄金的光泽,超过一般天人!言毕,涂香天女施展神通,飞回人间顶礼佛陀。
商贾造屋供佛 舍卫国有一位商人,因远行至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最後客死异乡,留下了年迈的母亲,独力抚养他的儿子。儿子长大以後,也想像父亲一样到外地游历、做生意,看看外面的世界。後来,商人往生後,超生善道,成为天人。天人为了聆听佛法,亦来到世尊面前,恭敬乞请佛陀为其开示,当下便证得须陀洹果。
《解脱之道》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 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而由于禅定(瑜伽)能静心,心静即能离开污秽的肉体。修定主义,以限制精神的活动,而禁制物欲为目的。&rdquo外道是以禅定为目的而得到解脱,将心灵安住在禅定中即限制精神的活动。我们心灵的意识时刻与外境接触而起心动念,产生执着爱染造业。
我所鸟 比丘将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告诉诸比丘,这位尊者不仅今生悭吝,不行布施,过去生也是如此。过去,在大香山上有一种荜茇树,树上住了一只鸟,名叫我所鸟。佛陀告诉比丘,当时的我所鸟,就是现在这位贪吝尊者,所以大众当修布施,割爱去贪,内心恒保清净无垢,比丘听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佛陀的“民主”作风 佛陀的“民主”作风佛陀的“民主”作风,在原始佛教圣典中是有大量的文献记载作为依据的。这里我引一段《四分律》的记载,如下:尔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尊者沓婆摩罗子得阿罗汉,在静处思惟心自念言:“此身不牢固我今当以何方便求牢固法耶?”
密教思想与生活之佛陀之圣体 密教思想与生活之佛陀之圣体佛陀就是“觉者”,凡觉悟的人都能称为“觉者”。然就是这“法”令释尊成等正觉,这“法”就是佛陀之本质,或云“圣体”,又称为“法身”或“法界”。密教将此“生”当体的佛陀圣体称为“大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大遍照如来”,又曰“常住三世净妙法身大毗卢遮那如来”。把握了“生”当体活现之佛陀圣体,同时要体认所有一切物无一不具“生”其物之圣体,且皆被其灵光所照所育。
难陀出家记 难陀出家记「我就要回家了!」难陀比丘在森林里人烟罕至的小路上急行,掩捺不住的兴奋写在年轻的脸上。清晨在鸟声欢唱中揭幕,难陀为美丽绝伦的妻子──孙陀利调匀香粉妆点眉间;妻子的美貌,让身为王子的难陀既陶醉又骄傲。此时,难陀注意到有一群天女守着宫殿,殿中并没有天子。短短七日内,难陀就证得了罗汉的果位。
窳惰子精进成佛 难陀虽然懒惰成性,却有聪颖绝伦的智慧,躺在床上听人讲解经书,就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说也奇怪,难陀一见到佛陀,便立刻起身为佛陀铺设坐具,并至诚恭敬地顶礼佛陀。於是,佛陀为难陀开示种种法要,并且呵责他赖床、贪睡,又怠惰不振的种种过失。因为难陀非常尊敬、相信佛陀,因此对自己过去的恶习深深自责,并生起惭愧忏悔的心。更以种种饮食供养佛陀及诸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