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人施毯 贫人施毯舍卫城中,有一位虔诚且富有的须达长者,为了祈请佛陀至国内弘法,让国人也能聆听佛陀的开示,以诚心感动只陀太子,共同捐献园林,建造精舍、僧房,成就「只树给孤独园」。一天,波斯匿王遇到一位贫穷潦倒的人,这个穷人唯一拥有的财物就是一条布毯。他听了波斯匿王的殷切劝修,深深有所体悟,于是至诚地将布毯呈给波斯匿王,再由波斯匿王将此布毯转供养佛陀。后来,穷人寿命已尽,因供养布毯的因缘,投生至天上。
天帝释供养佛缘的故事 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虽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却心存憍慢,愚痴覆心,对佛常生嫉妒,百般娆害。一日,佛陀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弘化,提婆达多却怂恿阿闍世王,颁布法令,禁止百姓至精舍供养佛陀。原来是阿闍世王不得供佛的禁令,使王舍城的百姓悲戚嚎哭,故感天宫震动。帝释天主於是从天上来到人间,高声说道:「今日我将亲至精舍供养佛陀及其弟子。」说罢,便前往精舍谒见佛陀。
愚笨的盘特比丘 第二天,盘特罗汉来到比丘尼们的精舍,众比丘尼忍住笑,请盘特罗汉开讲经文。盘特罗汉认认真真地讲解,本来想捉弄他的比丘尼们听了这样高深的法理,知道他的道行远远超过自己,心里万分懊悔,纷纷跪在盘特罗汉的脚下叩头自责。「你不是盘特老比丘吗?停下。」侍卫们早已听说过他的愚蠢了。
求不死之火 求不死之火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佛陀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
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阿难陀二十五岁出家,追随佛陀二十五年,一直侍奉在佛陀身边。佛经中对阿难陀的赞扬很多。也因为有阿难陀的请求,僧团才有女众出家。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
普达王 普达王佛陀时代有一位普达王,每逢六斋日便奉持八关斋戒,并至高台遥向佛陀所在的方向顶礼。众人虽然议论纷纷,却无人敢当面向普达王提起。这位比丘是一位大阿罗汉,观察国王宿世的因缘后,便提到先王旁执幡盖的侍童,正是现在的普达王!因为生前奉行正法、清净守意不犯诸恶,以持受八关斋戒的功德福报,投生为一国的国王。
除粪人尼提 除粪人尼提在佛陀住世的那个时代,舍卫大城中有一位贱民,名叫「尼提」,因为种姓卑贱,只能为人做除粪的工作以养活自己。这一天,佛陀在只洹精舍中,观察到除粪人尼提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带着阿难进城,要来度化尼提。舍卫国的人民听说低贱的除粪人「尼提」竟然出家了!一行人马到了精舍门前稍作休息,这时尼提比丘正坐在山门外的巨石上缝补衣物,七百个天人周匝围绕,散花供养。
海涛法师说故事1:布施得来的财富 布施得来的财富须达多长者,是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没依靠的,一旦去求他,他都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因此,大家都称他叫做「给孤独长者」。于是,须达长者前往拜访只陀太子并表明来意。此事为须达长者生平布施金钱最多的一次,也是促成他家产赤贫的原因。于是,她又把饭供养给目犍连。
信敬礼佛升天缘 信敬礼佛升天缘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住着一位深信佛法、精进用功的长者,这位长者每天一定到精舍听佛陀开示。于是夫妇二人即刻驱车前往佛的住所。多年以后,长者妻子寿尽命终,因着至诚礼敬佛陀、至诚礼敬圣者的功德,生到三十三天,在天上享受天福。礼佛的另一层意义是见贤思齐,学习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及救度世人的精神,将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这才是真正的礼佛。
用佛陀的智慧经营事业——《善生经》 用佛陀的智慧经营事业——《善生经》《善生经》的缘起是有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到一个长者子沐浴之后向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礼拜。这位长者的儿子叫善生。释迦牟尼佛就问善生在做什么?古代的人讲经要先讲经题,本经经题是因人立名,人就是善生。第二种叫别序,就是佛陀讲这部经特别的因缘。这部分是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中要宣讲的主要教法。如果犯了上述的四个错误,我们将发现生命的自由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