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七章 玉耶女的悔改 第卅七章玉耶女的悔改用黄金铺地建立只园精舍的须达长者,他的第七个最小的儿子,迎娶王舍城护弥长者的女儿玉耶为妻,玉耶生长得姿容秀美,身材楚楚动人,她自恃自己的美丽,对公婆固然是没有孝顺服侍,就是对丈夫或亲朋也看不在眼中,有时眉目言谈之间,还有轻慢侮辱的意思。他常要子媳们不时的到只园精舍去听闻佛陀说法,唯有玉耶持着反对的意见,不肯前去。玉耶的增上慢,须达长者往往想用棍棒责打,使其悔改。
认识因果 第五章 善护口业 第五章善护口业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言,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从社会上去观察,打妄语的人很多,然而一切皆有因果,自己打了妄语欺骗人,现在造恶业,将来恶业成熟,就会堕入恶道。若现世与人言谈喜论绮语,未来便会召感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章 最初的迫害 第四十章最初的迫害没有...显不出光明,没有罪恶不知道善美,大觉佛陀的僧团中,遭遇种种的迫害,那像是注定的天经地义之事。然而每次中伤与迫害,反而助长佛陀的威望,佛法的宣扬。世间,永远是正法与邪魔斗争的世间,正法越是兴隆,魔王的迫害就越会加重。这是没有可疑的,佛陀是信他的人的救星,是外道魔鬼的对头,不能战胜外道魔鬼,就不能成为佛陀。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琉璃光如来,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自从值遇释迦古佛,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以来,一直由慈悲的情感,产生追求真理的理智,再由体察真理之理智,推动慈悲的情感;理智与情感,融为一体,悲与智同时并运。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名释迦牟尼。
50 三归依 50.三归依从前有一个和尚,他的房子经常遭盗贼偷东西,和尚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只好每天把门窗关得紧紧的。和尚连忙用一根绳子,把盗贼的手绑住,再拴在柱子上,然后提着一根木棒开门出去,抡起木棒就是一下,同时嘴里喊着:“归依佛!”盗贼吓坏了,连忙跟着说:“归依佛!”盗贼怕死,也大声叫道:“哎哟!哎哟!归依法!”和尚接着又狠狠地打了第三下,嘴里喊:“归依僧!”
了解因果业力 以助出离轮回 了解因果业力以助出离轮回轮回六道的一切痛苦皆源于自身的恶业。有一天,佛陀叫古冲去清扫寺庙,他在打扫时发现许多食物,就这样他恢复了力气,得以不断努力修行,终于证到阿罗汉果。虽然他已证得阿罗汉果,但仍要受过去生恶业的果报。她丈夫欢喜地同意了,达那卡于是示意云游僧过来站在茅蓬外。
看见佛陀 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都能解脱。盲人们虽然已经劳累不堪,但他们坚信能见到佛陀,于是又回头向舍卫国出发。他们下定决心,不见到佛陀绝不罢休。可惜的是,这次到舍卫国仍未见到佛陀。佛陀的慈光闪耀,照得盲人们两眼放光,他们终于见到向往已久的佛陀了。
佛陀:大雄的涅盘之旅 所以介绍此文,目的是让国内读者多少了解一下,今天的印度人对于佛教的理解,以及他们对于释迦牟尼报身佛在世间行化的意义评价。有几点需要声明:首先,本文反映的是多少有点西方化的佛教观,即西方人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佛教观;其次,这是文学化的佛教观,是一种美文学,在好些人看来,它离我们心目中证悟生死的圣教还有很长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