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了解因果业力 以助出离轮回

了解因果业力 以助出离轮回 轮回六道的一切痛苦皆源于自身的恶业。善业生善果,佛陀为了说明此点,曾讲过以下两个故事:当他住于夏拉哇斯帝时,有一位贫穷的波罗门妇人生了一位驼背的儿子,取名古冲。母亲很快就奶水不足,于是古冲常要依赖牛和其他动物的奶汁才能活命。当他长大成年时,他的父亲说:“儿子啊!我们是靠乞讨为生的,因此现在你必须要出去自谋生计了。”父亲给了他一点最起码可以维生的东西后就让他走了。遇见佛陀后,他请求剃度出家。出家初期,他都由其他僧众供养食物,但很快地这些僧众就要求他自己负责自己的食物,因此,古冲又几乎活不下去了。 当他与其他僧众一起托钵化缘时,总是障碍重重:不是轮到他时,施主已无饭菜剩下;就是若他排第一位接受供养时,残馀的饭菜早已锼掉,害得其他僧众挨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佛陀便要他从此排在僧众应供行列的最后一个。有一天,佛陀叫古冲去清扫寺庙,他在打扫时发现许多食物,就这样他恢复了力气,得以不断努力修行,终于证到阿罗汉果。后来当他回寺庙时,发现已有人将那地方整理干净,因此他又不得不出去化缘。第一天,有一户有钱人家邀请佛陀和他的弟子到家应供,但待古冲赶到时,所有东西都已被吃光,他只好饿着肚子。隔天,佛陀的大弟子阿难带了二个钵——一个是他自己的,另一个是为古冲准备的。吃完自己的饭后,他出去找古冲,准备将食物带去给他;但在半路上他遭到野狗的攻击,狗吃掉了所有东西。第三天,阿难宣布当天大家所得到的食物供养都要给古冲,但平常做供养的施主们不肯,因此让古冲又过挨饿的一天。第四天,另一位弟子目犍连又为古冲准备了一个钵,并盛满食物;但他在途中被一块石头绊倒,食物溅落满地被乌鸦吃掉了。第五天,舍利子带了两个钵和食物,但在半路上遇到鬼道众生,被他们耍神通将食物变不见了。第六天,舍利子又带食物去给古冲,但每次当古冲要把食物送进嘴里时,它就消失不见。舍利子只好亲身动手喂他,但这时古冲的嘴巴又怎样也打不开——不管舍利子使什么神通,他仍没办法让古冲吃到东西,而古冲的嘴巴也只有在过了用餐时间后才会打开。舍利子于是问古冲:“你身上最无法忍受的痛苦是什么?”古冲回答说:“我渴死了,请给我水喝好吗?”当古冲把钵托到嘴边时,一个有缘的灵鬼撒了一把灰在里面。 当他喝完之后,立刻获得神通,腾空而起飞入虚空——当他示现完后便死了。大家问佛陀,为何已证阿罗汉果的古冲要死得这么凄惨?佛陀答道:“数劫前,有一户富有的人家常常供养波罗门,并布施穷人。当父亲死后,母亲继续行施这项美德;但做儿子的坚决反对,认为母亲若继续这样做,一定会把家财散光。儿子要母亲停止布施和供养,但母亲不听从。后来儿子结婚时,把母亲关在一个房间里,并且不给她东西吃。母亲哀求放她出来,并说她愿离开,但儿子相信,若其母离开必会把剩馀的家财带走,于是继续将她关在房里达七天七夜之久,完全没有给予任何食物吃,直到亲友听到传言过来查看求证——他们发现妇人已奄奄一息快死了。当她向儿子要求水喝时,他给了一杯洒了灰土的水。妇人喝完这杯不乾净的水后就死了。” 然后佛陀开示:古冲的过去某世就是这个可耻的儿子。后来他堕生地狱整整有数千年之久,之后虽已上生善道,但仍继续受饥渴之苦,并在喝完掺着灰土的不净之水就死了。虽然他已证得阿罗汉果,但仍要受过去生恶业的果报。 为了让我们明白善业之果的成熟是自然而来、毫不疏漏的,佛陀又说了下面的故事:在佛陀的时代,有一户谦卑朴实的人家生了一个女儿。女孩长得很特别,不仅外表端庄——尤其特别的是,在她出生时身体还裹着一层白布衣。当她日益长大时,布衣也跟着变宽、加大。到了适婚年龄,她表达了想出离轮回世间的愿望,于是她的父母供养了她袈裟;但她向双亲说,若他们能答应协助她去见释迦牟尼佛,那么她就很感激不尽了。最后,她终于见到佛陀了,她请求佛陀为她剃度出家;当佛陀答应时,她的头发自然落地,而她的白衣也变成僧尼正式的五件式法衣。她非常精进修行,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佛陀的侍者阿难问佛,这位女孩前世曾累积何种功德,以致今生能成就证果?佛陀回答道:拘留孙佛曾有一世示现娑婆,每一个人都非常尊敬他。当时有一位和尚行脚过一个又一个城市,鼓励大家向佛做供养。有一位名叫达那卡的穷苦妇人与她的丈夫住在一间小茅蓬,他们只有一块布可以遮身,但由两人共用,所以若有一人使用它蔽身外出时,另一人便要赤着身子留在家里。有一天,达那卡遇到这位云游僧,后者告诉她行施供养的大功德利益。达那卡恳求这位和尚稍等一会和,她立即回到小茅屋对丈夫说:“过去生由于我们吝于供养布施,今生才会如此贫穷困苦。倘若今生我们再不累积功德,来生一定又会因遭遇同样命运而受苦,因此,请允许我去做供养吧!”她丈夫欢喜地同意了,达那卡于是示意云游僧过来站在茅蓬外。和尚说:“把你所有的东西供养出来,我会为你祈祷。”达那卡回答:“我只有身上这块布而已。”于是她走进屋内取下蔽身的布,用手递出门外给那位和尚,并且心中知道别无其他选择,从此自己只能留在茅蓬内等死。和尚将供养送去给佛,当时佛正向一群王公贵族说法开法。和尚一到达,佛马上问:“做为供养的那块布在哪?”并把布拿在手里。一些国王误解意思,以为佛也变得如此贪重物欲,连一块破布都要。佛读出了他们的心念,于是说:“这块布的供养比任何你们曾做的供养都还殊胜。”然后他道出此供养的细节。一对贵族夫妻于是取下自己华丽的衣服和装饰,派人送去给那对贫穷的夫妻,好让他们也能来听法。佛后来传了无数的法,让许多人从轮回中解脱。 释迦牟尼佛最后总结:“贫穷的妇人达那卡就是这位裹着白布的比丘尼的前生。达那卡由于清净发心的供养,使得她在九十一劫中,生生世世都覆披着白布——她再也不曾贫穷受苦。由于接受并聆听我的法教,以及发愿出离轮回所累积的功德,这位尼师已证得了阿罗汉果。” 论藏说:“业力皆由轮回的一切所造;更具体地说,它来自十善业和十恶业所成熟之果。”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了解因果业力 以助出离轮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刘备为了安慰张飞 就说出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刘备最后虽然也算是成就了大事,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也丢失了很多东西,其中丢的最重要的东西大概就是老婆孩子了。>>徐州是刘备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但是没有多久就被关羽丢了。>>张飞只好赶紧逃出了徐州。于是张飞就在刘备的营地外面大哭,不敢进去。刘备为了安慰张飞,就说出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下不仅是张飞,就连关羽和赵云听到之后也非常的感动。

  2. 梦见熟羊肉

    周公解梦梦见熟羊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熟羊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北周权臣宇文护把持朝政15年,一生 ... 了三位皇帝

    历史认知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北周权臣宇文护把持朝政15年,一生...了三位皇帝”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宇文护是北周的权臣,前后总共把持朝政十五年,使北周王室的趋于稳定,但他却不篡位,把皇帝当成傀儡操控。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他,至此他开始接掌国政。宇文护泪流满面,接受了命令。

  4. 为车子养老

    为车子养老三十年前,在台湾省拥有汽车的人还不是很多,我决定买一辆车子代步,以便四处弘法。当时的台湾省民智未开,对出家人尤其抱有偏见,出家人即使骑单车、戴手表、用钢笔,都会受到批评议论。所以,当我提出这个意见时,一些徒众们纷纷质疑,我还是力排众议。尽管如此,我们不但不害怕,反而使得师徒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5. 箴言

    一天,有个人来到搬运工们中间说:“我有一箱瓷器,谁要是给我送到家,我将会赠他三句箴言。”>>阿凡提背着那箱瓷器走到半路,问那人:“请说说您的三句箴言。”>>“妙,妙,太妙了。那么第二句箴言呢?”>>“精采,精采。那么第三句箴言呢?”>阿凡提听完这三句“箴言”,把背上的瓷器箱扔到地上,对那人说:“如果有人要对你说箱子里的瓷器没被打碎的话,请你也千万别相信。”

  6. 佛性童心丰子恺(图文)

    在这所江南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师范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丰子恺与佛教的不解之缘和1918年李叔同的出家有着密切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定居上海,专心译著,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1975年4月,丰子恺回故乡探访,9月逝世。作为一位卓越的艺术家,丰子恺有其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美学理想。

  7. 梦见暗恋的人主动吻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暗恋的人主动吻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暗恋的人主动吻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佛经能改命

    研习易学十五年后,发现《易经》能知命,仍旧寻求不到改变命运之答案,顿失人生乐趣。壬午年,学佛初见成效,越发精进阅经、读经、念佛、念咒,知袁了凡持准提咒而改命,乃求观音菩萨加被,祈求善知识传授吾准提法。癸未年,自与易经同道均预测吾命中当生二女儿,才有一儿子,乃求观音菩萨赐一儿子,果生儿子(见照片)。

  9. 避世墙东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ìshìqiángdōng【解释】指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出处】《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例子】著书何必向函关,避世墙东也驻颜。清·毛奇龄《平太翁初度》诗之二【相关】百度“避世墙东”

  10. 甜蜜温馨的短信 用真诚和美丽铸就

    9、亲爱的,已经深夜了,我在这遥远的地方伸臂拥抱你,热烈亲吻你,就像在家中那样。把握身边的瞬间的美好就会拥有幸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