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琼

三国演义里被黑的淳于琼,曾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曹操即将粮尽,心中焦急。>>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历史上的淳于琼>不过在历史上,淳于琼虽非名将,但也不是草包。相反,淳于琼是忠义之辈,深得袁绍信任,最后是力战而亡的。>1.他曾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皇权旁落,汉灵帝刘宏备感忧虑。淳于琼虽名列最后,但能够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与曹操、袁绍同列,以证明他的才能。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黑了,历史却为其正名

说起淳于琼,三国迷们一定不会陌生,他在三国演义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淳于琼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曹操即将粮尽,心中焦急。许攸心生不满,背叛袁绍,投靠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历史上的淳于琼不过在历史上,淳于琼虽非名将,但也不是草包。淳于琼虽名列最后,但能够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与曹操、袁绍同列,以证明他的才能。

明明只有"R级"的实力却被三国 ... 打造成"SS级"的"bb机"许攸

本期文字内容,大家请忽略许攸字子远,打小就和袁绍、曹操相识相交,关系很深。许攸也是很有才华的人只是许攸这人性格上总有那么点不尽人意袁绍说不上来那点是什么,没错,说他烦不算烦,说他不烦真的好吵没有我在,你们多烦恼,没有我烦你们多难熬。

揭三国九大被低估的人才:蒋干居首

且看正史中那些被低估的人才。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方面是因为寄人篱下,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被称当世名士的周瑜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周瑜确实是如演义中所写的,一听蒋干来访,就知道了他的来意。便带着蒋干巡营一周,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愿。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正史解读一个你不知道的淳于琼和乌巢之战

众所周知,奇袭乌巢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也被认为是导致袁绍战败的直接原因。今天我就翻开史书,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个不一样的乌巢之战,和一个可能颠覆大家认识的乌巢酒徒。而杞国国君为大禹后裔姒姓,在灭掉淳于国后,迁都于此,于是后世便将春秋之后的杞国称为淳于国。而身为乌巢之败的最大责任人,淳于琼更是只能出现在他人传记的只言片语之中。

历史上的今天6月1号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

0199年6月1日官渡之战在1817年前的今天,0199年6月1日,官渡之战。官渡为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曹操获胜后,还军官渡,以迎战袁绍。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历史上的今天6月1日 三国官渡之战开战

0199年06月01日官渡之战在1816年前的今天,0199年6月1日,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曹操获胜后,还军官渡,以迎战袁绍。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历史上的今天6月6日 三国史上官渡之战爆发

0199年06月06日官渡之战在1815年前的今天,0199年6月6日,官渡之战。官渡为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12月,曹操复还官渡,亲自坐镇,严阵以待袁军来犯。曹操获胜后,还军官渡,以迎战袁绍。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一代枭雄曹操的成功之道!遇到这三件事情反着来!

遇到这三件事情反着来!>曹操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事要做绝,对人要说好。>>曹操的第二件事情是做正事要低调,表面工作要高调。>曹操的第三件事情是敢于信任怀疑自己决策的人,袁绍在这方面的做法是不重用怀疑自己的人,因而沮授的两次劝谏,他都没听,结果败了,而曹操就反着来,曹操征伐乌桓前,曾问过大将张辽,张辽不赞成出兵攻打,曹操没听。

官渡之战中处于劣势的曹操是怎么扭转战局的?

官渡之战曹操处于下风,他是如何扭转劣势的?袁绍昏聩无能,以幼子患病为借口拒绝对徐州进行支援。而曹操却利用这次机会,仅用了两月时间,便成功闪击徐州,将战争之前的内患给平定了。但到了延津之战中,主要还是以徐晃为主导的。在此之后,双方进入了战争的相持阶段。这场战争,也为曹操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后者求情未果,一怒之下投降了曹操。不久之后,官渡之战落下帷幕,袁绍损兵折将,大败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