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贱民 真正的贱民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一天早晨入王舍城托钵乞食,依次来到一位拜火婆罗门的门前。这时婆罗门手上拿着盛装各种饮食的杓子,以及供养用的火具,站在门边看着远远而来的佛陀。我们的社会有秉赋上贤愚智劣的先天不同,更有职位上贵贱轻重的人为差异。不合理的制度,制造了人间许多的矛盾、冲突,形成不平等的阶级歧视。而在佛教看来,任何一个众生都是具足佛性,无比尊贵,何来阶级的差别呢?
人间 ... 读《阿含经》最常从眼前跃起的是四个字:人间...。而在佛为夜叉鬼、针毛鬼、鬼子母等百千诸鬼说法时,都是佛陀在人间...,晚间接受鬼的供养,住在鬼所变化的居处。我很喜欢经典这样的开头,光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人间...这几个字就够令人沉思了。不过,当我们想到佛陀选择在人间成道,并且乐于在人间...,即使住在辉煌的天宫,仍然与我们一样吃着人间粗糙的食物,光是如此,就值得我们感恩,因为仅仅人间...四字就有深刻的大慈悲在。
度化盗贼 度化盗贼舍卫国中出现了五百盗贼,专门劫掠财物,居民恐慌不安,夜间不敢在外行走,门户店面,天色未晚就已关闭。佛陀想度化这些盗贼,便在露地上...,五百贼人被押前来,遥见佛陀的光明庄严,心生欢喜,绳缚自然解开。说后,佛陀问道:「你们欢喜出家吗?」「我们如果早先能出家,今日也不会遭受此等苦楚。请求佛陀大慈大悲,救度我们出家。」众贼人异口同声说。
神通化外道 神通化外道印度的首波罗城,有一名叫卢志的长者,家财万贯,是城中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佛陀运用神通力,使所有的树木立刻还原如故,河池泉井也注入净水,盈盈清彻,再将城垣变为琉璃,使城内人民都能彻见。当初印度的外道都是自不量力,要和佛陀为难,但佛陀的威德,总能把他们降伏,而忏悔回头。
天女与猕猴 难陀的神魂飘荡起来,他忙问佛陀道:「佛陀!这里是甚么人做天子?」「你去问那些天女,她们一定会知道。」佛陀回答。难陀给那些冰肌玉骨艳丽纯洁的天女,诱惑得恍恍惚惚,飘飘渺渺。他鼓起勇气,把自己的疑惑向天女探问。「难陀!你的妻子和天女相比如何?」佛陀见难陀出来,仍然慈和的问他。天堂的幸福,天女的多情,竟被狱卒寥寥数言粉碎。
度化女仆 度化女仆舍卫国中的首富须达长者,是一位大施舍者,凡有贫苦穷困的人向他求索,无不如愿。因此,嫉妒在老女仆的心中燃烧着,使她对佛陀更加怀恨。因此,末利夫人下令要在王宫供养佛陀,命令须达长者的老女仆去帮忙。长者马上用金盆盛满了真珠,叫老女仆送到王宫供养佛陀,王后的旨意和主人的命令使老仆人无法推却。老女仆在佛陀面前忏悔后,就剃度出家。
青楼女子得度 青楼女子得度舍卫城有一位富有的大臣,名叫如闾达。佛陀...城中的青楼女子,对她们宣讲五种不净,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体内充满了脓痰涕唾、血汗粪尿等不净,尽管外表装饰得华丽无比,但是这样迷惑于虚妄的美丽,其结果将如同老象沉溺于污泥,越陷越深。
密教思想与生活 佛陀之圣体 《密教思想与生活》之《佛陀之圣体》佛陀就是“觉者”,凡觉悟的人都能称为“觉者”。然就是这“法”令释尊成等正觉,这“法”就是佛陀之本质,或云“圣体”,又称为“法身”或“法界”。密教将此“生”当体的佛陀圣体称为“大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大遍照如来”,又曰“常住三世净妙法身大毗卢遮那如来”。把握了“生”当体活现之佛陀圣体,同时要体认所有一切物无一不具“生”其物之圣体,且皆被其灵光所照所育。
任心遨游大自在 任心遨游大自在“宽”是不记他人的过错,“恕”则是原谅他人的过错,所以宽恕是忍辱及慈悲的积极表现。心怀宽恕,得大自在由是可知,宽恕能化解一切仇恨,不但自己得到利益,更能利益他人。以慈悲柔软的心常行宽恕,任心遨游,得大自在,是我们立身处世乃至社会安定,及世界和平的活水源头,也是成就一切功德、自利利他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