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的192条教言

佛陀的192条教言一、 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名寻求! 二、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着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 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 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 当一个人品尝到狐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六、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 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 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九、 固执某一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十、 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十一、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着,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十二、 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着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十三、 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十四、 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恼。 十五、 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着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十六、 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十七、 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十八、 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十九、 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十、 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 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 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涂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 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 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二五、 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六、 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 ────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 ───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七、 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八、 只要是醒着,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着这种慈悲的胸怀。 二九、 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华,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节。愿我聪明令俐,能够把真理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十、 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三一、 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善地服务别人。 三二、 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三三、 让我们本着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四、 在这个世界上, 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受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五、 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三六、 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七、 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 ... 害动物或教唆别人 ... 害动物。 三八、 当一 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九、 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十、 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一、 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二、 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 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 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四五、 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六、 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 就充满了邪恶。 四七、 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八、 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 忧伤。 四九、 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十、 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五一、 ... 生、偷窃、妄语和邪Y,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五二、 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五三、 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 ... 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 、 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五五、 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 ... 害、 ... 、邪Y是身体的三大污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的四大污垢。 五六、 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五七、 执着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五八、 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 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五九、 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六十、 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六一、 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二、 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六三、 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着棍子赶着牛群到牧场。 ... 、 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徵。 六五、 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释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完美。 六六、 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六七、 「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六八、 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六九、 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着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十、 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七一、 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 七二、 平等地对待每一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三、 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四、 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七五、 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第三、对她忠贞不二。第四、授与处理家务的职权。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七六、 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七七、 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彬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七八、 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七九、 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八十、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八一、 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着挽牛的足蹄。 八二、 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八三、 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八四、 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充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八五、 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 ──佛陀。 八六、 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八七、 人生难免一死,应该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八八、 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个人充满着福德。 八九、 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十、 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九一、 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九二、 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九三、 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九四、 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九五、 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不但损了他的幸福,而且还会使他刚愎自用。 九六、 读诵没有用的话语十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九七、 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佩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九八、 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九九、 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100、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101、 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102、 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丢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睹徒隐藏骰子般地狡滑。 103、 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104、 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105、 你像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106、 忏悔包括改过! 107、 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108、 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109、 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110、 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111、 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 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的行为、思考和谈谕健全的事物。 112、 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113、 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114、 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115、 不学 ... 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116、 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 ── 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117、 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118、 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119、 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120、 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121、 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122、 一位好教师讲话应中肯而避免谈论不相干的事物。 123、 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124、 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沈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125、 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126、 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127、 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128、 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着高尚的愿望。 129、 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130、 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131、 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幸福。 132、 一个人的心念极为微细而且不易察觉,可是聪明的人却善于护守即将蠢动的心念,经过护守的心能导致幸福。 133、 啊!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134、 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 ── 这是最大的幸福。 135、 教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136、 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137、 宇宙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们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138、 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 ... ── 就叫做「无知」。 139、 锻练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二种是高超思考力的训练,第三种是高等领悟力的训练。 140、 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着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141、 智慧是从禅定产生的,没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142、 假如一个人活了一百岁而没有真实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规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静的功夫。 143、 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144、 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145、 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146、 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47、 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沈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148、 不要期望不正当的成就。 149、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150、 过着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151、 纵使天下上金雨,仍不能满足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 152、 人们总是随着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别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153、 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154、 疾病有两种,那两种呢?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疾病。有的人身体似乎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 生病,可是在这世界上,除了心智没有污垢的圣者以外,心灵能够片刻不生病的人,实在太少了。 155、 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健康情况将大打折扣。 156、 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 157、 聪明的人,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不会过度地表现他的感受。 158、 智者应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 159、 假如手上没有伤口,你就可以用手来拿有毒的东西,毒素不会侵入没有伤口的手。同样的道理,没做坏事的人, 不受恶报。 160、 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依照真理生活,警觉而不放逸的人,必定会更健康。 161、 预防胜于治疗。 162、 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163、 田地因为杂草而荒芜,人们因为贪欲而受害;施舍东西给没有贪欲的人,将可以得到丰硕的果报。 164、 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物上的施舍,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 165、 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166、 肉体不是真正的我,因为假如肉体是我的话,身体就可以自由自在而不生病了。 167、 当无我的信念深植在一个人的内心时,(当一个人深信无我的真理时),他便可因而达到宁静,沈着和更泰然自若的境界。 168、 诚挚的友谊,味道绝佳。 169、 旅行时,假如没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侣,那倒不如自个儿单独行走,也不要跟愚人作伴。 170、 朋友的谄谀会败坏一个人的品德,同样的道理,敌人的侮辱有时也能矫正你的错误。 171、 你们应当知道下面这四种人是真正的朋友:第一、帮助和支持你的朋友;第二、同甘共苦的朋友;第三、能使你得到益处的朋友;第四、具有爱心的朋友。 172、 宽容和忍耐的人,将可得到朋友、财产、名誉和长久的安乐。 173、 愚笨的人说:「我有儿子,我有财产。」这是有烦恼的。因为他自己尚且不真正属于他的,何况他的儿子或财产呢? 174、 拥有很多财产,大量的黄金和食物,而却只贪图自己奢侈的享受 ── 是导致堕落的一大因素。 175、 财富会毁灭愚笨的人,但不能毁灭想断除烦恼的人;当愚笨的人渴爱财富时,他不但害了自己,同时也损了别人。 176、 在家人应该把财产分为四份:一份供日常使用,两份做为储蓄或施舍之用,另一份留做紧急备用。 177、 一个人用钱应该合理,并且跟他的收入成比例,不可浪费也不可吝啬。不可处心积虑贪图财富,也不可挥霍奢侈。 178、 信心是智慧的根本,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行。 179、 内心不安定,不明白的好的教诲,信念动摇的人,无法成就圆满的智慧。 180、 聪明的人不为赞誉和毁谤所动摇,如同坚硬的岩石不被风所动摇。 181、 除去自私的欲望,便可以治好痛 。 182、 这就是达到自由和解脱的途径 ── 帮助别人而不贪求名利和果报,不存伤害别人的意念,而且本着理智去做事。 183、 就如同棕榈树被连根拔起一样,永远不会再生长;当一个人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言语)没有丝毫的贪爱、僧恨和无知时,他将来也就不会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了 。 184、 可以导致宁静和智慧的途径: 1. 正当的了解 2. 正当的思考 3. 正当的言语 4. 正当的行为 5. 正当的职业 6. 正当的努力 7. 正当的意念 8. 正当的禅定 185、 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同时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没有烦恼的境界了。 186、 从今天开始,一个人应当努力改进他的心智,因为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 187、 不背诵是读经的污垢;不勤勉是持家的污垢;懒惰是皮肤的污垢;放荡是启发心智者的污垢。 188、 工作努力、精勤不懈,不怕危难的人,会有好报。 189、 愚笨无知的人毫无忌惮地恣情放逸;但聪明的人却保持努力不懈,视勤奋为无上珍宝。 190、 自己是自己的保护者,自己是自己的依靠者。所以你们要好好调御自己,宛如马商调御良马。 191、 你自己应当好好努力为善,因为完美的圣者只能告诉你该走的道路。 192、 甚至像这见解这么完美而没有负担,如果你贪执了它,那就是你没有了解。所有的教诫都是像一条木筏,是用来渡河流,而不是供人执取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的192条教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为什么古人常说「 ”五十亲三人,如玩火自焚”到底是哪三种人呢?

    但是不可否认他能给你带来帮助,不过尽管这样,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底线,有些人就算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也不要去交往。特别是在年龄大之后,就要更加注重自己交友的质量,古人就说过:五十亲三人,如玩火自焚。第1种就是有势利眼的人。虽然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那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第2种人就是薄情的人。第3种人是贪钱的人。

  5.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6. 值得慢慢品味的六篇文章

    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7. 离开了位置你是谁?

    屈原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人唯有正确认识自己,才会懂得自己有何不足,从而改过,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站的更高,走的更远。认清自己,明白所处位置,才会真正懂得: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

  8.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正是每一个岔路口的不同选择。

    刘艾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因为多年未见,一见面,就发现大家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刘艾呢,毕业之后一直努力工作,是个职业女强人,为了事业,一直不愿意要孩子,做了公司的金牌销售,但这次聚会上最引人眼球的,却不是她们俩,而是曾经一个毫不起眼的女同学,经过整容,她完成了从丑小鸭到变白天鹅的蜕变,嫁了一个富商,过起了游手好闲的富太太生活。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正是每一个岔路口的不同选择。

  9.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10.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随机推荐

  1. 张柏芝如何减肥 张柏芝如何减肥的

    张柏芝如何减肥的?张柏芝如何减肥张柏芝如何减肥的:很多爱美人士都想知道张柏芝是如何减肥的。但近日,看到张柏芝瘦骨嶙峋躺在床上的样子,又不禁感叹原来更好的减肥方式是情伤。张柏芝脸蛋很瘦张柏芝如何减肥的?原来,9月20日,谢霆锋王菲复合的消息被曝光,紧接着又曝出谢霆锋的前妻张柏芝录节目时病倒入院的新闻,让网友直呼情节堪比狗血剧。记者致电江苏卫视《明星到我家》节目组张柏芝的跟拍导演了解到,事实上,张柏芝

  2. 此三人虽然非王非帝,却能让后世的皇帝跪拜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真的有3个人,就连皇帝见了他们也要下跪,那么,这3个人究竟是谁呢?他们又有何神通能让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屈膝跪拜呢?在古代,孔子是唯一一个和帝王祖先同等级“大祀”的人,基本上历代帝王每年都会为孔子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此时皇帝都会在孔子的塑像面前下跪行礼,祈祷今年的国泰民安。

  3. 梦见敬香

    周公解梦梦见敬香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敬香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

    破茧成蝶一个僧人问一个迷惘而困惑的年轻人,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吗?

  5. 明清瓷器上婴戏图的艺术特色

    明清瓷器上婴戏图的艺术特色婴戏图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在明清时期的瓷器上达到了一个创作高峰,其在构图、造型、设色、用笔等方面亦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婴戏图的内容大多是描绘孩童天真活泼、逗人喜爱,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情景。

  6. 日本鬼子进村时是啥样?和电视剧不一样,被欺骗了多年

    许多有老人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家庭,应该都听说过鬼子进村。在这些导演的作品中,鬼子的形象总是有点傻,一旦遇到八路军,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八路军一枪就能...一个。这似乎根本不需要14年的抗日战争。一两年后就会结束。抗日战争实际上非常残酷。每次有人听到鬼子进村,他们都会害怕的魂飞魄散。他们会事先把女儿藏起来,以免被鬼侮辱。不仅如此,日本人还要做出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的样子,迫使人们与他们站在一起拍照。

  7. 带有惝的成语

    惝恍迷离——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8. 完美结合

    完美结合(资料图)一位大师有两位爱徒,这一天,大师吩咐他们外出捡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一叶知大千世界,原来世界如此不完美,令他深感烦恼悲观。他交给师父的一片树叶,看上去跟所有树叶都差不多,它的色泽、筋脉、品相、重量都不出众,更谈不上完美。难道这是一片具有法力的树叶,隐藏了完美的形象?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但绝对都是完整的。

  9. 三类人不适合喝绿豆汤消暑

    炎炎夏日,为了消暑,我国民间有喝绿豆汤的习俗。但营养专家提醒说,绿豆汤虽好,但三类人不适合喝。营养专家说,绿豆汤虽具有消暑益气、润喉止渴的功效,但三类人不适合饮用。一类是属于寒凉体质的人,如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这样的绿豆汤色泽浑浊,消暑效果较差,但清热解毒作用更强。另外,脾胃虚弱的人不一定要喝绿豆汤,可以选择另一种吃法,也就是吃绿豆粥。

  10. 戒嗔讲故事----美好回忆与噩梦

    据戒傲师弟说,好像是近期张施主的工作、股票和感情都出了小小的问题,虽然并不严重,但也影响到了他的情绪。当然性格外向的人心情不好的表现和内向的人不一样,张施主没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掉眼泪,只是遇到熟悉点的人就开始怀念曾经的美好回忆。戒嗔忽然发现自己找到了张施主不再追忆美好生活抱怨现实生活的真正的原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