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化五百婆罗门 度化五百婆罗门过去有五百位婆罗门,一心想乘机毁谤佛陀。五百位婆罗门聆听佛陀说法后,心开意解,惭愧万分,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并请求佛陀教授他们真理,让他们出家学道。佛陀慈悲应允,五百婆罗门都剃发成为比丘。村内大大小小的居民,见到佛陀神通变化,降伏婆罗门,没有不欢喜赞叹,而证得道迹。
最初的信士 最初的信士住在迦尸城的一位青年,名叫耶舍,半夜离家,归投佛陀出家。俱梨迦长者渡过河川,走向佛陀的住处,佛陀命耶舍避开,自己先与长者相见。佛陀先向俱梨迦长者开示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处,以及人生苦空无常的道理。俱梨迦长者并且恳请佛陀明天到他的家中受供。第二天,佛陀带领六名弟子应供后,耶舍的慈母也皈依在佛陀的座下,作为在家信女,过着佛化的家庭生活,是为佛陀的第一位优婆夷弟子。
度化乞丐 度化乞丐佛陀在只园精舍说法的时候,每天都要到外面托钵行化。每当佛陀率领弟子们到舍卫城里乞食的时候,就有很多乞丐跟随在佛陀的后面,仗着佛陀的威德,这些乞丐也获得大众慈悲的救济。日子就这样慢慢的过去,舍卫城里的乞丐由此延续着他们的残命。
度化鸯崛摩罗 度化鸯崛摩罗在舍卫城北方不远的萨那村庄中,有一婆罗门名叫摩尼跋陀罗,他有个弟子名叫鸯崛摩罗,很尊重老师,凡是老师说的话他都相信听从。摩尼跋陀罗并不听信这些谣言,但他的妻子看到鸯崛摩罗聪明伶俐,确实心中常常燃起爱情之火。她所以这样说,目的还是怕鸯崛摩罗先告诉她的丈夫,她为了自己,不惜一切毁坏这青年的名誉。
慈度种德 慈度种德佛陀与弟子们游化至鸯伽国,住在瞻婆城的伽伽池侧。当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种德,住在瞻婆城。这个城市经济繁荣,人民众多,生活富足安稳,波斯匿王将它赐给种德婆罗门。种德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清净,不为人所轻毁,学通内外典籍,善于瞻候吉凶,祭祀仪礼,座下有五百弟子,教学不废。种德受了佛陀的感化,归依在佛陀座下,成为受持五戒的优婆塞。
扮鬼吓佛 扮鬼吓佛佛陀在摩鸠罗山弘化时,比丘那伽波罗是佛陀的侍者。这时那伽波罗非常地焦虑,心想:「这么晚了,佛陀竟然不睡觉,还继续在外面经行,我好困啊!怎么办?」忽然,他异想天开:「哦!我来装扮成摩鸠罗鬼的模样,吓唬佛陀,让佛陀早点儿回去睡觉。」原来,在当时盛传有摩鸠罗鬼,大家都非常害怕,假如有小孩夜晚啼哭不止,只要一提摩鸠罗鬼,小孩立刻能停止吵闹。
波斯匿王的皈依 波斯匿王的皈依波斯匿王是憍萨弥罗国的国王,当他得知太子只陀将首都舍卫城的花园卖给须达长者,须达长者又建筑精舍供养佛陀以后,心中不禁生起很大的疑惑:「佛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能感动人民对他这样的崇敬与信仰呢?」有一天,波斯匿王终于带领文武百官驾临只园精舍,拜访佛陀。「佛陀!我什么都不懂,请您指教我一些道理。」波斯匿王满面歉疚,嗫嚅地说着。
大迦叶的皈依 大迦叶的皈依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头陀第一」,出家之前是一位很杰出的婆罗门,不但聪明博学,而且富甲天下,住在离王舍城不远的摩诃沙罗陀村。佛陀回过头来看看大迦叶,说道:「今天是你得度的日子,未来佛法的流传,需要借助你的地方非常的多,为众生以及为你自己,都要珍重!」佛陀度化大迦叶以后,王舍城的佛法已经打好基础,灵鹫山的精舍也成于此时,国王学者纷纷来皈依,佛陀的教化此时已经普遍各方了。
《大毘婆沙论》佛陀论之探讨(2) 在《大毗婆沙论》卷20之中是指天人的妙相是由上、中、下品的异熟果来引起的,而不同的妙相业所需要的条件如下面表格所示的内容。所以才引用《大毗婆沙论》之中的内容来看“菩萨”与世间上的有情相互之间的差别问题。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在《大毗婆沙论》之中也为此而进行讨论了。
如附香熏 如附香熏在王舍城郊区灵鹫山的后面,住着七十多户信仰婆罗门教的贵族,他们后来在佛陀的教化下,有七十人欣喜地领悟佛法,并且发愿追随佛陀出家。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人间的情爱虽然有一时的欢乐,但是伴随不净的痛苦,如同绳索捆绑鱼鲜,久久无法去除腥臭,欲爱的熏染也相同。如果能亲近佛法,善欲熏习,如同包香的纸张,久而不失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