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提沙的故事

提沙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宣称四个月后,他就要入灭了。很多尚未证得圣位的比丘,感到很伤心,就整天紧紧追随在佛陀的身边。但是有一位比丘名字叫做「提沙」却没有整天跟着佛陀,反而到静僻的地方禅修。

2.神足第一的目犍连

目犍连这名字的意思是极大的赞美称诵。《阿含经》记载目犍连是「神足轻拳,飞到十方」,所以他有神足第一的称号。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目犍连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

伊估达那的故事

伊估达那的故事佛陀时期,在舍卫城郊区的一个果园里,住着一位比丘,名字叫做「伊估达那」。每次他读完这个偈颂,果园的树神们就热烈的鼓掌称赞。有一次,两位博学多闻,并且常常说法的比丘,带着一群徒弟经过这个果园,问伊估达那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会有人来听法吗?他们就请伊估达那说法。这两位比丘的徒弟们认为这些树神偏心,对伊估达那比较友好,因为他所讲的根本就很平常,不如他们师父的精彩。

3.拈花心传的大迦叶

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称为迦叶。那是佛陀法住在鹿母讲堂的时候,佛陀召见大迦叶。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当时在教团中,年老的大迦叶尊者,和年轻的阿难陀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当时,大迦叶的年龄,无疑的已超过百岁。

五百罗汉系列—第301尊-无垢行尊者

第叁佰零壹尊--无垢行尊者无垢行尊者,佛陀时代之婆子罗门僧、兄弟五人,排行第二。尊者曾与兄弟四人入山学道,获得五神通,其最小之弟名为弗那,以耕种为业,见佛陀乞食,即施以白净饭满钵;一日弗那至田中,见所生苗稼均变成数尺高之金禾,收割己尽,还生如初,国王闻之,亦前往割禾,然亦不得尽。尊者等四人得知,遂欲以欢喜团供养佛陀,愿求生天。据传,尊者曾于佛陀讲经时主动地担当护持佛法,利益众生的责任。

母亲是驻世活佛

五月十日是农历四月八日,既是母亲节也是教主释迦牟尼佛圣诞纪念日。“母亲是驻世活佛”这一本书出版后,反应良好,尤其是深入浅出而又感性的文字,博得广大读者所喜爱;这一本弘扬孝道的书,有大力推广的必要,因此,本会征得彰化县佛教会朱文科理事长的同意,再版流通。这话是说我们的母亲就是一位住在世间的活佛。“母亲是驻世的活佛”这在我们佛教来说,有甚深的意义。

五百罗汉系列—第298尊-施婆罗尊者

第贰佰玖拾捌尊--施婆罗尊者施婆罗尊者,佛陀姑姑之子,即佛陀表弟。按,佛陀之祖父师子颊王生有四子一女(甘露味)。佛陀为净饭王之子,施婆罗为甘露味之子,后出家为佛陀弟子。尊者本性慷慨,好施舍,供养佛陀及众僧人。据《大智度论》关羽二十四载,“好施如施跋(婆)罗”。

4.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年轻的阿难陀,每天跟随着佛陀,俨然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两国国王于是各自拾取舍利,在自己的国内建造佛塔供奉,一个是在毗舍离城北方的大林重阁讲堂,一个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边,称为阿难尊者半身舍利塔。

梵吉沙的故事

梵吉沙的故事1.只有懊悔,或者找人来消灾解厄,都是无济于事,一旦面临相同的状况,又会一再重演悲剧。佛陀时期,有一位婆罗门,名字叫做「梵吉沙」。梵吉沙便请求佛陀教导他如何知道这第五个的技巧。

5.善有善报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门前。佛陀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大门,便对阿难说:「这家人前世种下善根,但不知今世如何。阿难,我们去看看吧!」阿难于是叩门拜访。这家人一见佛陀及阿难光临,又惊又喜,连忙请他们进屋上座,又在地上铺上毛毯,用金银器皿端来精美饭食,虔诚地请佛陀和阿难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