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倾听佛陀的述说

九枝竹斋主佛说来吧孩子到佛身边来因为佛是慈悲的没有分别的因为佛视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孩子佛说来吧孩子到佛身边来到佛身边来你能解脱一切苦和难到佛身边来你能放下一切执和欲佛说来吧孩子到佛身边来到佛身边来你也能视众生为自己的孩子到佛身边来你也能慈悲没有分别佛说来吧孩子到佛身边来到佛身边来你就远离了地狱与火坑到佛身边来你就进入莲池海会极乐世界佛说来吧孩子到佛身边来佛不是神仙不是万能不是有也不是无佛是个觉者、

慈悲伟大的佛陀

慈悲伟大的佛陀!请帮助我启发智慧,请帮助我打开心眼,能让我欣赏天地的美妙,能让我感恩人间的温暖,能让我得到朋友的提携,能让我明白佛法的珍贵。请帮助我成为一个心灵的富翁,每天欢喜付出,每天乐于结缘,每天慈悲喜舍,每天宽厚待人。祈求您的加被——愿我有灵慧的善巧,拥有佛心;愿我有般若的慈光,救人苦难。我感受我有您活在我的心中,我明白我为欢喜而来人间的,我懂得我为奉献而入社会的,我知道我为圆满而修佛道的。

拉胡琴的 ...

拉胡琴的...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人间宣扬佛法时,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父母死了,又没有兄弟姐妹,感到人生十分无常,所以就请求佛陀让他出家。他每天不吃不喝,也不睡觉休息,拼命用功修行,可是却不见自己的道行有所增进,因此觉得十分失望。如果找出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必能事半功倍。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一)

入寺须知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摘自法苑珠林卷十五礼佛的好处礼佛,就是向佛礼拜,是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

33.千万不要讥笑别人

狗听了佛法后立刻变得有精神,不停对佛陀摇尾巴。过了很多年,狗命终之后转生到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婆罗门见是佛陀来到家里,十分欢喜,急忙将佛陀请入家中,并端来丰富的食物供养他。后来均提长到七岁,婆罗门果然把他送到佛处拜见佛陀。佛陀收下均提为弟子,并传授他经书佛法。

佛陀的教育(一)

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认识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谛,使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乐,把人生从烦恼的此岸,运载到安乐的彼岸。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先要明白一个佛教的名词“业力”。“业力”,印度的梵语叫羯磨,巴利语叫迦马,意思是行为或造作。原来我们一切的行为、动作之后,都会留下一种力量,潜存於心中,这种力量,佛教把它称为业力。业力留存於心中,紧跟着我们不放,好像我们的影子,跟随着身体一般。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六)

你可留意到寺院中,早晚课后大众或个人的回向?你可见过佛教发心善信所印的各种书刊的后面,每一本都有回向偈或词?也就是把我们自己已做好的善行功德,希望自他皆成佛界,回向菩提。大乘义章九(卷)说:“言回向者:回自善法,有所去向(目标),故名回向。”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三)

至于对行者个人的皈依师、剃度师、得戒师、传法师、金刚上师……佛教是讲“唯心”的,只要你心力虔诚,念力纯一,自然有其奇妙的效果。其他拜忏时,可随各人意思去观去念,总之要不是糊涂叩拜,务期每一顶礼,均能有所赞美或祈求,并能在冥冥中获益为是。

佛陀为什么没有成为民主的缔造者

有时候佛教会面临这样的指责,指责者对于佛教未能发展出现代科学与现代民主制度的事实深感不满。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佛教之所以没有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是因为佛陀并不认为现代科学或民主制度可以解决人们所有的问题,事实也是如此,现代科学和民主制度并没有让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这个世界并未因它们的出现而变的更加可爱。佛教并不反对适当的便利,如果对于修行有利的话。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二)

②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这叫头面接足礼。也就是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之意)。⑧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礼佛发愿词礼拜佛菩萨时,要恭敬虔诚的发愿;发愿是一个学佛行人所定的目标和方向,有了目标和方向,修行才会有一个结果;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