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佛陀的教育(二)

念佛的人,因为生死心切,虽然六根对境,不被六尘所迷,等於不见不闻,这是事实。这是根据《阿弥陀经》的一段经文而规定的,经文说:“若有善男子,善女子,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四)

早晚课应修的课程在家信众,早晚礼佛之后,可随时间多少,念诵佛经或佛号。诵经念佛的目的,一是消除自己以往无量劫来的宿业和冤债障类,也就是“解冤释结”。二是为自己或众人亲友修福,并储备往生的资粮。

34.罪人也可求得佛道

后来,在舍卫国又出现一只凶猛异常的狮子,这只狮子到处伤害民众和牲畜,连国内最有经验的猎人也被它吃掉了,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去对付狮子。

菩提树下说故事:至诚的感应

琉璃王向这些释迦族女子夸耀说:「释迦族傲慢的勇士目中无人,已被我所...。」这些女子回答说:「他们会死在你手中,是因为他们持戒不...生的缘故。」琉璃王一听,火冒三丈,愤怒地大叫:「释迦族人的骄傲自大至今不改,太可恶了!」就下令砍断这五百个女人的手脚,并把他们丢到舍卫城的护城河里。佛到达她们所在的地方,佛又动念请帝释天主以天衣覆盖这些女子。此时,帝释天主感应到佛陀的心念,立刻照办。

佛陀的教育法

所以,现在要先向各位致歉,今天我只能将佛陀的教育...扼要地向大家说明。因为佛陀说法方便自在,所以佛陀的教育法门很多:有时候,他用神通自在种种的变化来说法;有时候,他六根互用,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在说法传心。对佛陀来说,世间万象无一不是悟道法门,佛陀的教育法是说不尽,言无涯的。这也是佛陀的教育法之一。因此,我先向各位介绍佛陀教育法中的老人法,也就是佛陀教我们如何尊敬老人,以及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待遇。

佛陀教导在发源国(印度)的复兴

尊贵的比丘、比丘尼、及各位朋友:我们在此讨论、了解、并寻求如何将佛陀的教导带回到它的起源地-印度。我相信在印度将很容易被一般知识分子所接受。由于来自同一个种族,我了解这个国家(印度)人民的观念,像这一类的争辩将永远得不到结论。那么佛陀这种教导即是普遍共通,而能被所有的人接受。这是一种普遍共通的疾病,就须要用普遍共通的药物来治疗,所以守戒、正定、智能,也就是八圣道,正是佛陀教导的精髓。

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大家好,我们又一次在这里跟大家见面!「华严经是佛陀成道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所讲的第一部经」──这是一般人所有的印象。你要是个认真的学佛人,一定很想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坐一坐,就说:我成道了!《华严经》就是描述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可是,现在问题来了──只有祂一个人在菩提树下,那谁能证明《华严经》所记载的就是祂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那个境界!?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是可以再继续深入研究的。………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二章 出家

父王派了许多大臣和宫娥彩女,陪同太子出游花园。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经上说太子在游四门时,路上所看到的老病死苦,和一个出家修道的比丘种种情景。出家的经过耶输陀罗的灾难有一天悉达多太子就到净饭王皇宫里,去向父王要求,准许他去出家修道。仙人求见在太子出家的前七天,有一位仙人特来皇宫求见净饭王。在金轮王登位时刻,这七种宝贝,自然而然,从虚空之中飞来,供给使用。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盘

佛一生说法利生,最初度憍陈如等五人;现在将要涅盘,最后得度的是须跋陀罗比丘。须跋陀罗本来是一个外道教徒的头子,因为听了佛说的《涅盘经》,当下智慧现前,烦恼消灭,就得证罗汉果位。遗嘱四件大事佛的堂弟阿难尊者,在佛的身边三十几年,对佛感情深厚,现在佛要涅盘,他特别悲伤。摩耶夫人前来探亲正在释迦牟尼佛涅盘的时刻,阿那律尊者到忉利天宫通知佛母摩耶夫人,佛母听到佛将逝世圆寂,感到极大的痛苦。

佛陀最后遗教与涅盘

佛陀一生的教化,有因缘的都已度尽,无缘的也已种下得度的因缘。涅盘之前,佛陀接受了金银匠淳陀最后真诚的供养。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在两株娑罗树的中间铺敷尼师坛为床。佛陀头向北,面朝西,右胁而卧,安详闭目,准备证入涅盘。随众们不知佛陀灭后如何使佛法久住,于是公推阿难向佛陀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入灭后,以谁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