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佛陀谆谆教诲:世俗弟子如何过好生活

佛陀的弟子,绝大多数是居家的俗人,其中也有很多人证得了道果。大乘经中,佛教导菩萨,对所有众生应奉事服务,如仆事主。佛陀还多次教人以交友之道。在家佛教徒对自己周围的所有人,都负有应尽的伦理责任。

从大乘经看佛陀的教育 ... 与精神

从大乘经看佛陀的教育...与精神文/如悟法师一、前言二、佛陀宽容平和的大乘教育三、中国大乘佛教宗派的成立四、中国大乘净土宗的教育特色五、结论一、前言佛教祖庭发源地在印度,然随岁月的迁流几已成历史陈迹,迄今能保持适应时代思潮大乘佛教者,可说只有中国佛教。十三宗中只有毗昙属小乘宗派,其余皆依大乘经所成立的宗派。此宗依《法华经》分判五时八教,为佛陀一代说法摄机概况。

孔子与佛陀的教育观之比较 [夏金华]

2009年5月13日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虽然孔子希望通过从政来改变社会动荡的愿望未能实现,但是,他的教育事业却异常成功。从上述可知,孔子的教育是基于救世的初衷,办学培植人才,乃是手段和途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就此而论,佛陀的做法也有类似之处。

《阿含经》中的佛陀(释法向)

《阿含经》中的佛陀释法向内容提要:由《长》、《中》、《杂》、《增一》四部《阿含经》组成的“四阿含”,是原始佛教的根本经典,其中对佛陀在生活、修行,弘化以及与各大思潮,大乘经典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概括。而这整个化世间的思想都贯穿和反映在四部《阿含经》中。

佛陀生动有趣的谈吐和幽默感

一位良好的教师除了要精通语言,把所说的观念表达得清晰以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把话题说得生动有趣。换句话说,一个教师需要富有幽默感,并且能够举各种生动有趣的譬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丝毫负担。佛陀便是一个例子。,运用幽默的教学法,使对方在轻松有趣的方式下,自然消除了疑虑、平息了忿怒。由上可知,幽默不是讽刺、挖苦或轻蔑,而是一种近乎含蓄的思想微笑。

佛陀为什么要制定佛教戒律

佛陀为什么要制定佛教戒律当年佛陀快入涅盘时,弟子们问他∶「佛入涅盘后,我们以谁为师?」佛陀答∶「以戒为师。」可见戒律的重要性。佛陀制定戒律多是因为他们而起。佛教只要戒律存在,就是正法常住。佛子只要严持戒律,佛教就能兴盛。「戒」是防非止恶,为实践佛道之基础,与定、慧共称三学;学佛不守戒律,即谈不上修行,当然也到不了彼岸。若是不了解,就会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就无法真正了解佛教戒律的精神。

释迦牟尼大事年表

释迦牟尼大事年表约公元前566年诞生吠舍佉月十五日,释迦牟尼诞生于迦毗罗卫国蓝毗尼花园中,父亲为净饭王,释迦牟尼是长子,原名为乔答摩.悉达多,属刹帝利王族。母亲摩耶夫人生子七日后逝世。净饭王阻止不成,便派五名侍从憍陈如、摩诃跋提、阿舍婆誓、摩男俱利、十力迦叶跟从。约公元前531年35岁悉达多太子渡过尼连禅河向波罗奈城进发。

佛陀及其十大弟子

佛陀及其十大弟子达文当我们到每一寺院参访时,进入巍峨大雄宝殿,迎面就会看到正中有一尊结跏趺坐、表情安详的佛像雕塑。略述十大弟子德行大雄宝殿在释迦牟尼佛两边各有一老一少塑像。传说阿难博闻强记,知识渊博,被认为是佛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释迦牟尼在世时,他的弟子里有十位因为有突出的道行,得到佛陀的称赞,并被众人公认,成为着名的佛教僧团的十大弟子,并且都得阿罗汉正果。

佛牙与中国的故事

现其一在今斯里兰卡康提布佛牙殿中供奉,另一颗在中国北京西山灵光寺供奉。斯里兰卡佛牙以黄金包,无法得见其真面目,所以中国的一颗佛牙,历来为世界佛教徒所瞩目。这颗佛牙最早进入我国计算,至今共历时一五二一年。这已为广大佛教信徒和国际学术界一致承认的。斯里兰卡佛牙和北京佛牙是符合这三点的。

赞千秋万代“大医王”--佛陀

赞千秋万代“大医王”--佛陀--------------------------------------------------------------------------------今年香港佛教联合会同本港佛教各个道场、精舍、社团联合主办“佛诞公众假期”庆祝活动,是空前的伟大壮举!在我心目中,佛陀是人间救世的“大医王”!因此,佛陀以医治众生“心病”为己任。医治“心病”的准则,使病患者减少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