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好不求难 佛陀知道这个国王发如是心,可是他这样造福,并不能真正解脱,因为他还是有所求──求来生的福。弃欲无贪最轻安佛陀常说:“人生求无止境”,所以“见好不求难”,像那位国王,身为一国之尊,又富甲天下,也觉得必须再求取来生的福;而婆罗门乞士想要房子,又想娶妻;娶了妻还要奴仆,而且还要为未来的子子孙孙设想。
世间有四件事不能 世间有四件事不能释迦牟尼佛住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一、有常者必无常。
不要给人取外号 不要给人取外号《百业经》中有十一个公案,全部是讲前世说恶语的可怕果报。当时城中死了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女儿等将其尸体抬到尸陀林,在一旁哭泣。所以我们平时人与人之间最好不要乱起外号,什么大脑壳、小鼻子、大眼睛、小眼沙弥……知道了这些公案后,行为一定要有所改变。
佛陀开示美色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戌博迦对佛陀充满敬仰和爱慕。他告诉自己,日后完成学业,必定要定居竹林附近,以能亲近佛陀。单是佛陀对他的凝望,已把她的苦痛溶解了一大部分。她很高兴获得佛陀这些宝贵的告诫。然后,他对佛陀说道:“师傅,一个僧人应如何对待美色?美,尤其是女人的美,会障碍修行吗?”他期待着宣布佛陀回乡的消息,但也同时觉得要离开只曾小住的竹林,有点遗憾。
佛陀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没有多久,阿那律因不睡眠,患了眼病。阿那律倔强地回答说:“我发了誓,尽形寿,不再睡眠。”天眼第一佛为阿那律缝衣以后,对他双目失明,十分怜悯,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获证天眼通。不论远近内外,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证天眼通的阿那律一目了然。佛说弥陀净土,有的人不相信,请阿那律以天眼通观察一下,果然不虚,使那些怀疑的人生起虔诚的信心。修学八大人觉阿那律问佛如何修菩萨行,佛为说八大人觉法,令其修学。
佛陀十大弟子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舍利弗监督祇园精舍工程时,外道首领劳度差要求比赛神通,目犍连显过十八变神通,赢得最后的胜利,舍卫城里的人民印象深刻,推为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还有一次,佛陀于十五日在阿耨莲池边为比丘说戒,座中少了舍利弗,叫目犍连到舍卫国把舍利弗请来。为法献身目犍连一生不知疲倦地弘扬佛法,降伏外道,遭到外道的嫉妒。
佛陀十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八岁的舍利弗走上论师的宝座,与诸论师及其子弟辩论。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外道一致反对须达多建造精舍,供养佛陀,要求与舍利弗辩论。舍利弗毫不犹豫地将左眼取下,交给青年。提婆达多最怕他舍利弗智慧第一,常代佛说法。僧团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都由舍利弗来解决。舍利弗对维护僧团的统一做出重大卖献,受到佛陀的表扬和僧众们的尊敬。提婆达多最畏惧的人就是舍利弗。我是佛陀的上首弟子,应先佛陀而进入涅槃。
佛陀十大弟子:多闻第一阿难陀尊者 舍利弗、目犍连认为阿难陀年轻,记忆力强,担任此职最合适,就推举阿难陀。西元前五一三年佛陀五十三岁时,十九岁的阿难,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选为佛的侍者,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著佛的身后,到各地弘化。尤其远道而来的比丘,在未见佛陀前,阿难总是予以亲切的安慰,使其安乐。因阿难还未证果,被排斥在外。佛教之有圣典流传于世,实赖阿难之功。
超越男女相的分别 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与大众比丘开示涅槃法的微妙殊胜,魔王波旬知道后,即起恶念:‘佛陀在王舍城向比丘们赞叹涅槃之法,成佛者多则魔子魔孙减少,我一定要前往阻挠。’于是魔王变现出一百位男女前去,这一百人中有五十位相貌端正庄严,另五十人却丑恶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