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妺喜,本是一国的皇后,另一个身份是间谍

提到「”妺喜”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如果说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妖姬”,那么相信不少人都应该有耳闻,对,你想的没错,妺喜就是其中之一。剩下的三个人估计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她们分别是苏妲己、褒姒还有骊姬。这四位女子真的是奇女子,不仅仅美若天仙,还聪明过人,把一国之君都迷惑的是神魂颠倒,不理朝政,最终带领着自己的国家走向了衰亡。而今天咱们主要聊的就是这位妺喜如何让夏桀倒在自己石榴裙下的事

商汤灭夏用了20年,既然是顺天应人的战争,怎么会这么持久?

古人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商汤是天命所归,而夏桀则是残暴不仁的代名词,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说夏桀残暴不仁或许是正当的,但说商汤天命所归就有问题了,其实商汤的政治合法性是他自己炮制出来的。商汤灭夏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前后征战长达二十年。有意思的是,夏桀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众叛亲离,其实他的支持者还是非常多的,而商汤正是踏着这些夏桀的支持者作为的垫脚石,才一步步打败了夏朝。

毛公鼎为什么是非常重要的青铜器?

「”毛公鼎”,台北故宫藏品中的重器,上有铭文五百字,记录了某代周王继位时请毛公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并予以赏赐。这个铭文里提到的「”王”,网上说是周宣王,我查了一下唐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说是周孝王。周孝王在位是西周中期,周宣王是共和执政之后的西周国君,已经到了西周的末期。唐兰觉得毛公鼎的作器者为师毛父,是毛国的国君。我查了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历史分册》,说毛国是西周初年的

[专家点评] 先秦 篆书大克鼎

[专家点评]先秦篆书大克鼎雍容端庄的“大克鼎”金文书法“大克鼎”属西周孝王时期器物。“大克鼎”铭文分二段,第一段为膳夫克自述乃祖师华父美德功绩,勤事于恭王,出纳王令,多蒙赏赐事。后段叙述孝王在崇周穆王庙,命尹氏册命膳夫克,赐它土田、奴隶、物品等,克因之为乃祖宗庙作器。“大克鼎”出土后,其书法备受推崇,其结字大小参差,字势挺拔,圆笔雍容,再配以阳文界格,自有一各典雅、端庄这态。

[专家点评] 清赵之琛 金文轴

[专家点评]清赵之琛金文轴赵之琛字次闲,号献父,钱塘(今杭州)人,诸生。他是篆刻“西泠八家”之一,篆刻外工书法。此轴金文纸本,纵131.5厘米、横60.5厘米,金文凡四行。赵之琛这件金文写的十分随意、自然,字之大小错落有致,实为草篆之法。今人写篆亦多用草篆,不识者讥为“流行书风”,不想赵之琛亦“流行书风”书家也。

[专家点评] 周 吴方彝盖

[专家点评]周吴方彝盖此金文书写规整、排列有序,颇具雍容之姿。吴方彝盖在清时曾藏上海赵谦士处,后归吴大徵。此拓片有“恒轩手拓”印,知为吴大徵所为。又有吴昌硕印记、题跋及杨岘题跋。此拓本为吴昌硕旧藏彝器款识册中一开,此册共36开,每开纵34.5、横45厘米,为吴昌硕收集、收藏,其中十二开有题跋,是研究金文和吴昌硕中年书法及小楷特色的珍贵资料。

[专家点评] 西周佚名 墙盘器铭(一)

[专家点评]西周佚名墙盘器铭(一)西周佚名墙盘器铭(二)墙盘又称史墙盘,西周恭王金文。1976年底陕西扶风县庄白一号青铜器窑藏出土。此盘圆腹,附耳,方唇,圈足,腹饰鸟纹,圈足饰上下卷曲云纹。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盘内底铭文18行284字,为西周中期金文字数多者。铭文拓本清晰,保存优良。字之大小统一,整齐。纵疏横密,书法圆润优美,笔锋藏头护尾,含蓄内敛,是恭王时代之杰作。

原来甲骨文与金文很相似?四个证据证明甲骨文一定存在

曾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甲骨文是不是真的存在,有没有可能是后人编造的。提问者的质疑主要是以下两点:为什么几千年来,所有史书都没有甲骨文的相关记载,直到1899年,才由古董商王懿荣发现?作为一种文字,为什么甲骨文只在商代存在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