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

《神曲》与敦煌变文故事中的地狱观念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较完整的地狱概念最早出现在敦煌变文所收录的佛经故事中,代表作为《唐太宗入冥记》和《目连变文》,这两部流行于十世纪末之前的宗教文学作品实际上奠定了后世中国民间文化中地狱概念的模式。

乌鸦是如何从中国古代第一神鸟,变成现在大妈都讨厌的丧鸟

在汉语中我们有「”天下乌鸦一般黑”、「”彩凤随鸦”、「”乌合之众”等以乌鸦为名的贬义词;但是在日本乌鸦却是神圣的,是神的使者,比如《古事记》中记载了八咫乌受天照大神派遣,引领神武天皇开启大和国的故事。然而你或许不知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或者说南宋之前乌鸦在中国一直都是神鸟,祥鸟的象征,其中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和「”乌鸦反哺”的故事。所以今天我们就对乌鸦从神鸟到恶鸟的这一历史过程的转变,进行

明明中国本土没有狮子,为何自古宫殿寺庙守大门的却都是石狮子

说起石狮子,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一般而言,石狮子的形象特征都是昂首挺胸、鬣毛涡卷,它们张口露齿、目光炯炯逼人,其雄风震宇的神态像极了真正的丛林里的百兽之王。石狮子威武的形象表现出人们对狮子的喜爱与崇拜,然而问题来了,中国本土原来并没有狮子,为何人们如此崇拜狮子呢?

[专家点评] 西汉 木雕伎乐俑

[专家点评]西汉木雕伎乐俑西汉木雕伎乐俑(侧面)俑高37厘米,圆肩宽胸,双腿跪坐,身穿广袖黄色衣,双手手心向外,双脚露在衣外。眉开鼻挺,目光下敛,嘴角稍稍内敛,含有一丝笑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中国俑的特点即在于塑造出的形象富含生活的脉脉温情与动势的“瞬间性”。这尊木俑,虽然只是“侧面”与“正身”,但则是活脱脱的现实一景,它生动、自然。它的人间性超越了另类艺术作品那种令人望而却步的距离感。

中国古代马画中的符号与诉说

中国古代马画中的符号与诉说马年即将来到。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马是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在早期中国画里,马通常出现在战争或狩猎场景中。这其中的第二种形式从此成为了唐以后马匹绘画发展的主要趋势。从此以后这个主题就成为了中国马画的典型图示。这种非现实的描绘方式在中国古代非常典型,动物依然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段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早期马匹绘画的审美和象征意义。

西游记

到元代,又出现了更加完整生动的《西游记平话》。它很可能是吴承恩直接据以加工创作的底本,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某些情节、内容均与吴著《西游记》相似。这说明在吴著《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已经众手加工而广为流传。《西游记》由三部分内容组成。《西游记》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它的诠释就众说纷纭。

中国上古神话

中国上古神话,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狭义的上古神话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再如《庄子》一书中也有许多上古神内容的演变,像鲲鹏之变、黄帝遗玄珠等都是在上古神话的基础上的变形。而保留在中国华夏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观音的中国女性形象(图文)

观音女性形象的产生有几个来源,虽然有些可以在佛经找到根据,但她们却是中国人对佛教理念的改造,更重要的是,它们含有孝道及女性贞洁等中国传统的中心思想。观音的这些形象产生于民间撰造的“传记”,且与特殊的地缘有紧密的关系,经由灵验及信徒的报导,并透过文学及艺术的推广变得众所周知,直到遍及全中国。妙善公主妙善公主是目前所有观音女性形象中最著名的,她的故事很可能是用于解说印度密宗千手千眼观音的图像。

观音的女性形象

观音的中国女性形象作者:于君方观音女性形象的产生有几个来源,虽然有些可以在佛经找到根据,但她们却是中国人对佛教理念的改造,更重要的是,它们含有孝道及女性贞洁等中国传统的中心思想。妙善公主妙善公主是目前所有观音女性形象中最著名的,她的故事很可能是用于解说印度密宗千手千眼观音的图像。此书叙述观音如何化身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她修习佛法并拒绝婚嫁,当父王生病时,她牺牲双臂及双眼救治他。

观音救难的故事与六朝志怪的小说

观音救难故事是中国志怪小说的一场变革,它打破了仙道传奇与鬼怪故事独专的局面,为志怪小说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于是,大量的观音救难故事便制造出来,使志怪小说陡增一新的门类。观音救难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佛徒传教的现身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