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

宋朝“榜下捉婿”:七十岁老进士也难逃遭抢

 宋朝“榜下捉婿”:七十岁老进士也难逃遭抢  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空前重视。虽然在宋代,科举还并未成为进入仕途的惟一途径,但是想要在官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考取功名就绝对是必...

洪皓简介 宋代时期词人宁海主簿参军洪皓生平

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洪皓,江西乐平人。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鄱阳集》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行世。洪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酌校他书。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赏识。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宋高宗于杭州西湖边葛岭赐建国公府。

罗振宇简历_罗振玉与溥仪_罗振玉书法_罗振玉家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携眷逃亡日本京都。同年11月,清室小朝廷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翌年3月,罗振玉返回旅顺寓所,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罗振玉以他的博学,先后培养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济、关百益、孙宝田及他的儿子罗福葆、罗福颐等人,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学有建树的专家。罗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1940年5月14日在旅顺逝世,终年74岁。

那个时代书生的姿势:陈寅恪跪拜王国维,胡适在蒋介石前翘二郎腿

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两年之后才出现在陈寅恪教授笔下的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突然在陈寅恪教授下跪的瞬间落地。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

洪皓做过哪些事?为什么被称为明朝的苏武?

敌军主帅大怒,准备...掉洪皓,正在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位金朝贵族为洪皓求情,认为洪皓是一位真英雄,于是完颜宗翰便将洪皓流放到偏远的冷山去了,一路上,洪皓始终抱着大宋通问使的印符,打着使臣的节旄艰难地行进。千年之后,洪皓因一句讲话中的一句口误再次扬名天下,让人们重新关注了这位志虑忠纯的宋朝苏武,实在是让人可叹可敬!

上郡的存在与九原郡的设置,边郡地位的较量谁更胜一筹?

依此,九原郡的最早设置年代,应为秦始皇三十三年,而正在这个时候,秦朝的西北疆域,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地理准之,实即九原郡之地。同理,即使在云中郡西侧另设有九原一郡,仍然不能对上郡的边郡地位,构成丝毫影响。上郡南临京畿内史地区,是秦都咸阳北方的屏障,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地位,不能忽视不顾。所以,不拘九原郡设置与否,秦始皇此行,都要视察上郡,因此也就一定要“从上郡入”。

中国语言学家罗振玉诞辰

罗振玉,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网络配图罗振玉,1866年8月8日出生于浙江上虞人,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职。1940年6月19日,罗振玉病逝,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