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

中国古代的守城术:至高境界为“反其道而行之”

   守城的办法,如果只有“见招拆招”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这仍然在消极防御的范畴。守城术的至高境界,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胆大心细地采用“非常规”的办法。譬如唐时李光弼率领的“...

中国古代守城术:至高境界为“反其道而行之”

本文原载于《历史学家茶座》第21辑,原标题为“金城汤池——中国古代的守城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的战争史,也是一部城池的攻防史。于是,专守待敌、后发制人的“筑城防御”军事思想大行其道,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文明的走向。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城池都是一副黄秃秃的模样。在这种疯狂的高压政策下,历时六年修建而成的统万城,建筑质量奇好,“其坚可以砺刀斧”,完全可以和现代水泥相媲美。

太原保卫战中,以“善守”闻名的傅作义为什么会守不住?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四日,侵华日军发起对太原的攻城之战,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八日,面对日军强大的地面火力进攻和空中力量支援,守城的傅作义部队不得不突围而出,至此太原失守,太原保卫战宣告失败。>阎锡山指定傅作义为太原保卫战的指挥官,为何选择傅作义?不过傅作义对此不以为意,坚持要“守土抗战”,力保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