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进京

京剧

徽班的演出深受京师观众欢迎,逐渐称雄剧坛,使得一些秦腔演员也投入徽班,形成徽、秦合作的局面。京剧是在徽班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以西皮、二黄作为主要声腔。京剧的脚色行当经过发展演变,分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重视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各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规范。京剧起自南方草野而成长于北方帝都,保持花部的活泼生机,又接受雅部的熏陶、规范。早在辛亥革命前,京剧界的有志之士就已积极从事改良戏曲。

徽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重新建立了安徽省徽剧团,吸收徽剧老艺人,积极进行培养年轻演员和挖掘整理剧目的工作。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历史沿革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现名,是我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徽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演出盛会中,徽剧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再次轰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