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叫“拙荆”? 为什么古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叫“拙荆”? 据古籍记载,古人对外人提及或介绍自己的妻子时,总会谦称为内子、内人、拙荆等。如唐朝权德舆《七夕见与孙题乞巧文诗》:“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又《西游记。第十九回》上载:“贤弟,你既入了沙门,做了和尚,从今后,再莫题起那'...
古代男子为什么要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 荆,原为植物名,枝条柔韧,可用来编织篮筐,有牡荆、黄荆、紫荆等种类。在古代妇女还会将荆枝制成髻钗,称为“荆钗”,是贫家妇女常用的发钗。“拙荆”一词的由来,出自《太平郁览·卷七一八·钗》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意思是说,梁鸿的妻子孟光,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生活俭朴之意。而“拙”原意是愚笨,此指谦称“自己的”。因此,“拙荆”就被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又可称为“拙妻”、“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