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归去路倒连——闽南出土紫砂壶侧记 明朝归去路倒连——闽南出土紫砂壶侧记在闽南的大部分地区,待客的第一件事是泡茶。由此可见乌龙茶对于闽南的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紫砂壶和乌龙茶的关系,已经成为茶文化的主要内容。闽南地区紫砂壶的大量出土,从六十年代开始,其后不断有发现。这两条材料证明闽南文士官吏等上层人物对紫砂壶的早期传入是居于重要地位的。这是对紫砂壶级别的评价。
紫砂壶款识的表现 ... 紫砂壶款识的表现...存世的历代紫砂器,见诸实物的是明万历年间的紫砂名匠时大彬制紫砂壶。自时大彬始,至清、民国及当代的紫砂器,其印鉴款识的表现...有两种:1、胎体:刀刻、印章钤印;2、彩釉:釉上彩。陈鸣远是紫砂器刻划钤印转换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用刻划方式署款留名,也使用印章。刻划款主要用在紫砂器腹、底部,印章主要用于壶盖内、壶底等部位。
[专家点评] 明 时大彬剔红人物壶 [专家点评]明时大彬剔红人物壶这件明时大彬剔红人物壶,通高13厘米,腹径8.9厘米。盖面锦地上雕磬、螺、钟、拍、板、鼓、珊瑚、笙、夜光珠等八种杂宝。器身四面开光,左右仍为杂宝,前后为山石人物:一面两老者在松树下欣赏山岩灵芝;另一面一老者伏案而坐,旁有松树翔鹤。柄、流均雕锦地云鹤。刀工粗犷豪放,与明前期形成不同的风格。底部隐约可见“时大彬”款。以紫砂胎...剔红器,殊不多见。现藏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