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专家点评] 战国 彩绘木雕鸳鸯豆

[专家点评]战国彩绘木雕鸳鸯豆这件战国的彩绘木雕鸳鸯豆,通高25.5厘米,盘径18.2厘米。盖与盒合成一只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爪、尾略翘的鸳鸯,其头、身、翅、脚、尾等均系浅浮雕。其下部由一线形挺拔秀美的圆形底座承托,既具实用功能,又是一件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这件豆出土于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现藏于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 红榉木雕旱烟壶

[专家点评]清红榉木雕旱烟壶旱烟壶顾名思义是日常吸烟用具。因地域材质及使用者社会层次的别异,在民间又称作旱烟罐、旱烟囊、旱烟子儿、朝烟盒等。旱烟壶应是伴随旱烟的产生而产生。旱烟壶除布、皮、绸缝制的烟荷包外,有相当一部份为竹木牙角所制。其中有的是能工巧匠精心雕镂,形态各异,五彩缤纷。这件清代红榉木雕旱烟壶即为代表作。

[专家点评] 清 木雕托天

[专家点评]清木雕托天这尊晚清托天像高14.5厘米,座高4.3厘米,黑褐色樟木岩石形座,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弥勒佛脸蛋圆润,两耳垂肩,目光炯炯。身着宽袖通肩袈裟,坦胸露腹,腰束结带,后罢迎风飘拂。双后高擎,伫立于高高的山崖上,仰天大笑,一副天塌下来有我顶着的气势。岩架右侧凹陷处,斜往上钤楷书但隶味很足的“永嘉朱子常”款。

[专家点评] 北宋 木雕天王像

[专家点评]北宋木雕天王像这件北宋木雕天王像,通高18.6厘米,肩宽6.1厘米。通身敷赭色,发际、须眉和睛目及裙边用黑彩,发箍、唇、臂钏、裙及锏涂朱,色彩鲜艳。是北宋初期木雕工艺品的代表作。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遗址塔基地宫出土。现藏定州市博物馆。

[专家点评] 明 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

[专家点评]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这件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高34厘米。雪山大士是指佛祖在修炼菩萨道时,于雪山苦行,绝行深涧,不涉人间的苦修形象。多为瘦骨嶙峋老人,踡一足,两手扶膝,支承下颏,以表现其深山独处,思维坐禅情景。大士像构思之巧妙,工艺之惊绝,堪称漆像之典范,极为难得。

[专家点评] 清 吴之璠木雕人物笔筒

[专家点评]清吴之璠木雕人物笔筒这件清代吴之璠木雕人物笔筒用黄杨木雕成,口与底镶嵌红木,椭圆形,内口如灵芝瓣。有“槎浮吴之璠”和“鲁珍”两印款。作者采用高浮雕技法,用刀圆熟深峻,人物位置自然妥贴,神态逼真,吴之璠的款印原刻于浮雕的岩石上,后被乾隆皇帝令人刮去,在原地隶书七律一首,既谈及谢玄的轶事,又赞扬了吴之璠精湛的雕刻技艺,是迄今流传下来的清初名家雕刻珍品之一。现藏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西汉 木雕变脸头像

[专家点评]西汉木雕变脸头像西汉木雕变脸头像(半侧面)此头像高15厘米,形象极为怪异,脸部扭曲变型厉害,歪斜成一个三角型。有关此像的具体含意难明,但艺术效果极佳。这件被戏称为“鸭嘴”的木雕,表面已被腐蚀,形神依稀,形象的奇特令人诧异,不得不为古人如此大胆的夸耀而振奋。该作品中刀痕与皱纹为同样的走势、遒劲入骨,这种美感是在雕刻创作过程中人与物相抗争的张力所产生。

[专家点评] 西汉 木雕伎乐俑

[专家点评]西汉木雕伎乐俑西汉木雕伎乐俑(侧面)俑高37厘米,圆肩宽胸,双腿跪坐,身穿广袖黄色衣,双手手心向外,双脚露在衣外。眉开鼻挺,目光下敛,嘴角稍稍内敛,含有一丝笑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中国俑的特点即在于塑造出的形象富含生活的脉脉温情与动势的“瞬间性”。这尊木俑,虽然只是“侧面”与“正身”,但则是活脱脱的现实一景,它生动、自然。它的人间性超越了另类艺术作品那种令人望而却步的距离感。

[专家点评] 清 红木雕云龙纹条案

[专家点评]清红木雕云龙纹条案清红木雕云龙纹条案,长172厘米,宽78厘米,高89厘米。条案使用的是上好红木,且运用了雕刻的技法,除了平镶桌面外,桌沿四面、束腰、牙板、四条腿全部采用透雕、浮雕“双龙戏珠纹”、“升龙云纹”(四条腿)。此条案在工艺上将四条三弯腿与牙板插肩榫相接,借以突出腿部的美感。这只条案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新乐遗址发现国内最早木雕器,它不仅有故事,还成为一座城市图腾

「”新乐遗址博物馆”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博物馆,位于辽宁沈阳。在游览这座博物馆时,我们会发现一件「”特殊”的文物,它不仅有故事,还成为城市的图腾。那么,这件文物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73年,沈阳北郊正在施工,一位技术人员在检查施工情况时,竟在现场看到了几块陶片。他随手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