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的“谎言”:朱德的扁担为何变成林彪的扁担? 十多年前,小学语文课本里是“朱德的扁担”,可在十多年之后的1967年2月,学生们过完寒假回到学校后发现,同样一篇课文,已经换成了“林彪的扁担”。仅仅数年之后,林彪事件发生,教材又悄然换回了《朱德的扁担》。教科书中的内容成为一种先验的常识和固有的知识框架,而被不假思索接受下来。因此,学者谢咏指出,教科书的编纂,一般来说有国家强制特征,这是教科书编纂的通则,因为它可以保证知识传播的国家意志。
【经典重读】小学课文《 朱德的扁担》 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原文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同志会师了。仅仅数年之后,林彪事件发生,教材又悄然换回了《朱德的扁担》。19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其中有一句"不料,朱德同志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朱德的扁担》史实细节考证1980年代,范树德指出朱良才的文章有记忆错误。
开国上将朱良才发表《朱德的扁担》等四篇文章的前前后后 各省市区的教育部门,纷纷派人上门来找朱良才,要求将篇幅不长,通俗易懂,生动精彩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而到了1961年,全国统一中小学教材,教育部正式将《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全国中学、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朱德的扁担》出名了,可作为作者的子女,竟不知道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自己的父亲写的。
哪位开国上将授衔后3年主动辞职 周恩来给高度评价 核心提示: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55位开国上将,有一位将军参加革命后被...多次表扬,曾评价他为“军之良才”,称赞他“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但授衔后仅三年,他放着高级干部不当,却主动辞职卸任,其开明之风被周恩来、...给予高度评价。此时国共第二次合作,他便主动要求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工作。被任命为秘书长,为营救西路军失散红军战士作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军长也准备动身,便去拿放在墙角里的扁担。原来是红军战士们为了让朱军长在家里多休息一会,故意把扁担藏了起来。过几天扁担又不见了,朱军长又削了一根新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更激励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敌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