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

唐朝名将李靖“托塔天王”称号的由来

诸将都请求暂停行动,等天晴水退再说。李靖决定出其不意,率军出发。当地总管盖彦举以五州之地投降唐朝。李靖纵兵奋击,大获全胜,攻陷其水城,缴获大量战舰。李孝恭、李靖乘胜追赶,转战百余里,摧毁了敌军的所有营垒,敌军伤亡万余,冯惠亮、陈正通逃走。李靖率领队伍率先抵达丹阳,辅公祐惊恐万状,弃城逃跑,途中被抓获,送丹阳处死,江南皆平。

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武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李孝恭把萧铣用囚车送至京师。李渊竟下令斩萧铣于都市,时年三十九,称帝五年。武德七年,他又率兵击败江东辅公的反叛,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江淮及岭南诸州都归他所统摄。隋灭乱起,李氏家族除李世民带兵横行天下外,宗室中只有李孝恭一人能独当一面,并立有击破梁国的大功。然而,李孝恭本性宽恕退让,没有骄矜自得之色,故而李渊、李世民都对他十分亲待。

李孝恭简介 唐初宗室名将北周八柱国李孝恭生平

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从侄,曾祖父李虎,北周八柱国之一;祖父李蔚,北周朔州总管;父亲李安,隋领军大将军。唐初宗室,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武德二年,授信州总管,献平定萧铣的策略。武德三年,封赵郡王。次年俘获辅公祐于武康,江南平定,拜扬州大都督。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因军权过重受到猜忌,被召还,拜宗正卿。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元,配享高祖庙庭。

李道宗为什么没进凌烟_李唐宗室将领_李神通李孝恭_李神通事件

此时李氏宗亲除李渊诸子以外,唯李神通势力最大、任务最重,从李渊将山东一带军事委由李神通处置,可见他对李神通之信赖。李神通攻伐窦建德,虽兵败遭掳,却以唐帝血亲的关系被待以客礼。天下平定后,李神通遂少见用。诸将相不敢论功叙勋于李神通之上,唐太宗李世民调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时,李神通亦以功勋得以不降,可见李神通的功勋及地位对于李世民节制宗室、功臣有所用处。

李世民手下大将排名,秦琼只能排在最后一名

李世民手下大将排名,秦琼只能排在最后一名  隋唐多名将,名将多数出瓦岗。  看一看真正的历史而不是演义,就会发现隋末唐初诸侯争霸战中,总是活跃着瓦岗英雄,就是贞观之治的名相魏征、名将英国公李勣、鲁国公程咬金、郧国公张亮都出身于瓦岗寨,他们为大唐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立下不世...

战神出世:李靖临斩获释,首战智取南梁

李靖为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交战,孝恭军大败,即逃奔南岸,损失很大。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遂不失时机,迅即指挥唐军出战。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长孙无忌竟能排第一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当时的唐太宗...为了怀念曾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武将的,总共是24个,存放于凌烟阁之中,这就是凌烟阁中24功臣的来历。唐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此人为隋唐大将,但少有名气,敌人因畏惧他的勇猛竟然不战自溃

>说起阚棱这个隋唐人物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旧唐书》记载:“初,伏威养壮士三十余人为假子,分领兵马,唯阚棱、王雄诞知名。”这里说的是杜伏威曾收养了三十多个猛将为义子统帅兵马,这些义子里要数阚棱、王雄诞最为知名。杜伏威是当时割据江东地区的军阀之一,他也是个打仗很猛的人其帐下有5000敢死军打仗时冲锋陷阵不避生死。而阚棱正是杜伏威最信任的武将之一打仗时常伴随杜伏威左右。

唐朝名将杜伏威的人物简介,杜伏威的人物事迹

实力大增后,杜伏威自称将军,纵横淮南,江淮杜伏威的名字逐渐传扬开去。李子通部的加入使杜伏威实力大增,杜当然高兴,不料李子通也是个胸有大志不肯屈居人下的人,竟然突然兵变,妄图吞并杜伏威的地盘。这次兵变,杜伏威的势力受到很大打击,从此与李子通结仇。按理隋军应该军心大振,杜伏威难逃灭亡,不料正是杨广的到达给了杜伏威崛起的机会。

历史上最受重用的叛徒——李靖

出身将门仪表魁伟,加上受到当时执政的关陇贵族崇尚军功的风气熏陶,李靖自小便身负文韬武略,希望因时乘便建功立业。成年后李靖虽官职低微,才干却闻名朝野。另一位灭陈的隋朝名将、宰相越国公杨素曾预言李靖最终将位列台阁名垂青史。萧铣部下骁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驻清江,李孝恭不听李靖劝谏急攻,遭遇大败。侯君集却认为伏允已到强弩之末,此时是彻底摧毁吐谷浑主力的最佳时机,一旦撤军前功尽弃,吐谷浑仍可能卷土重来。